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梅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迪,字惠老,开封人。父博古,部鄜延兵战死永乐。迪以门荫得官。宣和中,从杨惟中征方腊有功,加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泸南渣川府路走马承受公事。诸使合荐迪忠义谋略,可任将帅,召赴行在。经略制置使唐重以敌迫近,留迪提举军马,措置民兵以为备。金人已自同州渡河,或劝迪还蜀,迪思有以报国,不从。乃诣种氏诸豪,谋率众保险,俟其势稍衰,出奇击之。转运使桑景询知其谋,以告唐重,揭榜许民择险自固。会前河东经制使傅亮建议当守不当避,重从之,以亮为制置副使,去者悉还。既而金兵益迫,重乃以迪提举永兴路军马,措置民兵,令迪行视南山诸谷,将运金帛徙治其中。因召土豪,集民兵以补军籍。会应募者众,亮语重曰:“人心如此,假以旬日,守备且具,奈何望风弃去。”重大然之,即檄诸司听亮节制。金人近城,迪又欲选兵迎战,使老稚得趣险,尚可以活十万人。亮执议城守,金人四面急攻处无援兵迪患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照危急论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城破,乃自亮所分地始。亮先出降,众渍。迪率其徒行徇于众曰:“敌仇我矣 死,战亦死!”努力与斗,愤怒大呼,口流血,士皆感奋,多所斩杀。迪冒飞矢,持短兵接战数十合,身被创几遍,绝而复苏,犹厉声叱战不已,遂死之。麾下士舁置空室中,比屋皆烬,室独不火,及敛,容色如生。诏赠明州观察使,谥恭愍。

(节选自《宋史·程迪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吗咽/同盟皆感泣 B、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C、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D、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吗咽/同盟皆感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荫,又可称为恩荫,是指因下辈立功而给予上辈特殊的封赏照顾。 B、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路,宋元时期的区域单位,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 D、赠,文中为赠官,指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已死的官吏追封爵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迪出身武将家庭,跟从杨惟中征讨方腊建立功勋而被加授官职诸使认为他可以胜任将帅之职而共同举荐了他。 B、程迪忠义有谋略。金人渡过黄河时,有人劝他回蜀地,他为报国而没有听从;并谋划了自保策略,揭下榜文自领其事。 C、程迪善待百姓。金兵通近城池时,程迪打算挑选士兵迎战,让老人和孩子去险要地方避开战火,以救活十万百姓。 D、程迪作战英勇。金兵攻城,程迪率领部属冒死抵抗,与敌军大战数十回合,几乎全身受伤,仍然厉声呵斥,战斗不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心如此,假以旬日,守备且具,奈何望风弃去。

②努力与斗,愤怒大呼,口流血,士皆感奋,多所斩杀。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编自《明史·徐阶传》)

【注】①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②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郭原平字长泰,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亡哭踊恸绝。

    ②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①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③及母终,毁瘠弥甚。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贩质家资,贵买此田。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④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⑤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

﹣﹣《南史》(有删改)

【注释】①尊上,对人父母的敬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既而场后以文示宋,宋颇相许。偶与涉历殿阁,见一瞽僧坐廊下,设药卖医。宋讶曰:“此奇人也!最能知文不可不一请教。”因命归寓取文。遇余杭生,遂与俱来。王呼师而参之。僧疑其问医者,便诘症候。王具白请教之意。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王请以耳代目。僧曰:“三作两千余言,谁耐久听!不如焚之,我视以鼻可也。”王从之。每焚一作,僧嗅而颔之曰:“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问:“可中否?”曰:“亦中得。”余杭生未深信,先以古大家文烧试之。僧再嗅曰:“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非归、胡何解办此!”生大骇,始焚已作。僧曰:“适领一艺,未窥全豹,何忽另易一人来也?”生托言:“朋友之作,止此一首:此乃小生作也。”僧嗅其余灰,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膈;再焚,则作恶矣。”生惭而退。数日榜放,生竟领荐:王下第。宋与王走告僧。僧叹曰:“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俄余杭生至,意气发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僧曰:“我所论者文耳,不谋与君论命。君试寻诸试官之文,各取一首焚之,我便知孰为尔师。”生与王并搜之,止得八九人。生曰:“如有舛错,以何为罚?”僧愤曰:“剜我盲瞳去!”生焚之,每一首,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粲然。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生大怒,去,曰:“明日自见,勿悔勿悔!”越二三日,竟不至;视之,已移去矣。乃知即某门生也。

宋慰王曰:“凡吾辈读书人,不当尤人,但当克已。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当前跋落,固是数之不偶:平心而论,文亦未便登峰。其由此砥砺,天下自有不盲之人。”王肃然起敬。

(《聊斋志异·司文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越西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府事。严更名平。亮之攻祁山也,李平留后,主督运事。会天霖雨,平恐运粮不继,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又欲杀督运岑述以解己不办之责。又表汉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违错。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于是亮表平前后过恶,免官,削爵土,徙梓潼郡。复以平子丰为中郎将、参军事,出教敕之曰:“吾与君父子戮力以奖汉室,表都护典汉中,委君于东关,谓至心震动,终始可保,何图中乖乎!若都护思负一意,君与公琰推心从事,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详思斯戒,明吾用心!”亮又与蒋琬、董允书曰:“孝起前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 , 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复有苏、张之事出于不意,可使孝起知之。”孝起者,卫尉南阳陈震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

材料二:

武侯之任人,一失于马谡,再失于李严,诚哉知人之难也。闇者不足以知,而明察者即以明察为所蔽;妄者不足以知,而端方者即以端方为所蔽。明察则有短而必见,端方则有瑕而必不容。士之智略杲毅者,短长相间,瑕瑜相杂,多不能纯。察之密,待之严,则无以自全而或弃,即加意收录,而固不任之矣。于是而饰其行以无过、饰其言以无尤者,周旋委曲以免摘;言果辨,行果坚,而孰知其不可大任者,正在于此。似密似慎,外饰而中枵,足任哉?故先主过实之论,不能远马谡,而任以三军;陈震鳞甲之言,不能退李严,而倚以大计;则唯武侯端严精密,二子即乘之以蔽而受其蔽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

【注】①指刘备。②李严字正方;腹中有鳞甲,指其居心险恶、阴险狡诈。③指苏秦、张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