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黄山市屯溪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理综物理试卷

某同学设计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 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 推动小车 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 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并测得各相邻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段来计算 A的碰前速度.应选段来计算 A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 “BC”或“CD”或“DE”).

(2)、已测得小车 A 的质量 m1=0.4kg,小车 B的质量m2=0.2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 kg·m/s;碰后总动量= kg·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①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blank#}1{#/blank#}.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②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blank#}2{#/blank#}(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

③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2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 . 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blank#}3{#/blank#}(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