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同“趋”,到、往) B、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交接) C、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D、下江陵,顺流而也   (东:向东)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到则披草而坐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举匏樽以相属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属贬地山水游记,仕途的失意使他们转而把自然作为精神痛苦的避风港,以此抚慰失意的心灵,文中有关山水描写都包含着他们深刻的心灵感悟和生命体验。 B、甲文突出西山的“特立”,作者从中感悟到超尘拔俗、与天地精神相通的人格精神;乙文作者由水月悟道,在“变”与“不变”的思考中获得心灵的突围。 C、两文描写山水的方式不同。甲文刻意地寻山访水,再现一个失意、幽独又傲岸孤介的狷者形象;乙文随时随地欣赏身边普通的山水,再现一个乐天安命无往不适的智者形象。 D、甲文描写西山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先用游他山来烘托,再用登山艰险和从山顶四望景象来烘托;乙文则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水月,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用“/”给下面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让幼颖悟好学,及壮,推择为吏。擢南台御史。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及不法事,帝遣使杂问,既款服 , 诏令让与俱来,人皆危之,让恬然若无事者,台纲以之益振。大德间,诏立陕西行御史台,以让为都事,凡御史封章及文移,其可否一决于让。入为中书省右司都事,迁户部员外郎。时东胜、云、丰等州民饥,乞籴邻郡,宪司惧其贩鬻为利,闭其籴,事闻于朝。让设法立禁,闭籴者有罪,三州之民赖以全活者甚众。至大元年,转户部侍郎。时京仓主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粃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外工人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仁宗即位,加让正议大夫。初,尚书省柄臣构杀留守郑阿尔思兰,籍其家,中外冤之;尚书省罢,未有直其冤者。让明其事,以所籍赀产给还之。有旨:六部事疑不决者,须让共议,而后上闻。刑部有案,让未署字,而误用印,吏惧,遂私效让署。事觉,度无损于事,且怜吏以罪废,遂视之曰:“吾署也。”其宽厚多类此。让上言:“古今有天下者,皆有律以辅治。堂堂圣朝,讵可无法以准之,使吏任其情、民罹其毒乎!”帝嘉纳之。乃命中书省纂集典章,以让精律学,使为校正官,赐青鼠裘一袭、侍宴服六袭。二年,朝廷以吏多滞事,责曹案不如程者。令下,让曰:“刑狱非钱谷、铨选之比,宽以岁月,尚虑失实,岂可律以常法乎!”乃入白于宰相,曰:“尚书言是也。”由是刑曹独得不责稽违。四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六。

(节选自《元史•谢让传》)

【注释】①款服,服罪。②台纲,朝廷纲纪。③构,编织罪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叔英,字原采,黄岩人。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孺、林右并至。叔英固辞归。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改德安教授

迁汉阳知县,多惠政。岁旱,绝食以祷,立应。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归曰:“务问学、谨好恶、辨邪正、纳谏诤、审才否、慎刑罚、明利害、定法制。”又曰:“太祖除奸剔秽,抑强锄梗,如医去病,如农去草。去病急或伤体肤,去草严或伤禾稼。病去则宜调燮其血气,草去则宜培养其根苗。”帝嘉纳之。

燕兵至淮,奉诏募兵。行至广德,京城不守。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书绝命词,藏衣裾间,自经于元妙观银杏树下。天台道士盛希年葬之城西五里。燕王称帝,陈瑛簿录其家。妻金氏自经死,二女下锦衣狱,赴井死。

叔英与孝孺友善,以道义相切劘,建文初;孝孺欲行井田。叔英贻书曰:“凡人有才固难,能用其才尤难。子房于汉高,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于汉文,不能用其才者也。子房察高帝可行而言,故高帝用之,一时受其利。虽亲如樊、郦,信如平、勃,任如萧、曹,莫得间焉。贾生不察而易言,且言之太过,故绛、灌之属得以短之。方今明良相值,千载一时。但事有行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夏时周冕之类是也。有行于古,不可行于今者,井田封建之类是也。可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易,而民乐其利。难行而行,则从之也难,而民受其患。”时井田虽不行,然孝孺卒用《周官》更易制度,无济实事,为燕王藉口。论者服叔英之识,而惜孝孺不能用其言也。

御史古田林英亦在广德募兵,知事无济,再拜自经。妻宋氏下狱,亦自经死。

(节选自《明史·王叔英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