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小圣施威降大圣》同步练习

文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1段说“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大圣为什么不再恋战?

举一反三
                                                                                             有一种豆腐是用亲情做的
                                                                                                              夏夏
         公司对面新餐馆开张,热热闹闹地放鞭炮。在办公室里看过去,是一家规模中等的家常菜馆。中午下班,几个同事约在一起,过去吃饭。
         进门,一个女孩笑盈盈地迎上前来,领我们入座。女孩穿蓝色碎花上衣,蓝布裤,阔阔的裤脚,黑布鞋,蓝头巾,是店里的特色店服,和她神情中那几分乡村女孩特有的羞涩很相衬。十八九岁的样子,声音干净甜美,笑容真诚饱满。
        把菜单递过来,我们凑在一起翻看,随意地。有同事问:“小妹,有啥好吃的,推荐一下。 ”
        女孩抿抿唇,报了三两样特色菜,然后说:“我们店的蘸汁豆腐不错的,豆腐嫩,味道纯,又有营养,女孩子吃了可以美容,还不长胖……点一份吧。”不像介绍其他菜品,一份蘸汁豆腐,她用了好多词来形容,口气,也有点迫不及待。
       “是招牌菜吗?”我抬头问她。她的脸忽然有点红了,摇头,小声说:“不是的,不过……”声音又急促起来,“不骗大家,真的很好吃,可以尝一尝啊。”
我们都笑起来,菜单上,一份蘸汁豆腐不过6块钱,实在不是太值得去推荐,就要了一份。
        菜陆续上来,包括那盘蘸汁豆腐,尝了一口,味道的确不错,不似市场上卖的豆腐那样水,颜色好看,味道也纯,像小时候吃过的农民挑去城里卖的那种豆腐;蘸的调味汁是韭花,也像自己家里做的,味道正正的。女孩没有撒谎,这道蘸汁豆腐虽不是店中招牌菜,但的确可口。
        这时邻座来了其他顾客,女孩去招呼他们,又向他们推荐蘸汁豆腐……
        以后,几个同事常常来这家饭馆吃午餐,也常常会接受那个女孩的服务。她已认得我们,不再刻意推荐了,但总要试探着问上一句,还要蘸汁豆腐吗?问完了,脸依然会微微泛红。偶尔会拒绝,但大多时候,会要上一份。这样一道菜,花不了几个钱,又如她所说,女孩子吃了可以美容,还不长胖。清爽的味道,每天吃,也不会厌烦。
         也常常听到她对新顾客介绍这道菜,用词越发丰富,说起来越发流畅,只是不知缘故。
         那天有同事过生日,过去吃饭,要了个小单间,没想服务的还是她。她说有个负责包间的女孩请假了,她来替。
         因为有热闹事,我们破例要了些贵一些的菜。直到点完她也记完,忽然抬起头小声问:“今天不要蘸汁豆腐了吗?”
         我们先愣了一下,然后都笑起来,成心要逗逗她,我问:“为什么总介绍那道蘸汁豆腐?是不是卖多了,你会拿提成啊?”
         她的脸顿时红起来,不是以往那种羞涩的红,而是因为着急涨红了,急急摆手:“不,不是的,不是那样的……”
        “那为什么呢?”同事说,“你要是不说原因,以后我们再也不吃蘸汁豆腐了。”
        女孩的唇又抿起来,低着头,沉吟一小会儿,小声说:“我说了,你们不许说出去。”
         得到我们的保证后,她才说:“这些豆腐是我爸做的,韭花是我妈做的。我来城里打工,他们不放心,也来了,在城里租了个小房子做我们家乡的豆腐和韭花。我来了这个饭店,爸就决定把做好的豆腐送到这里来,这样,每天他们都能来看看我。开始老板不想要,爸说了很多好听的话,老板才答应卖一段时间看看。如果卖得好,就一直要,不好就算了……老板不知道我是他的女儿……”
        窄小的空间,所有的声音都静止下来,只有女孩细细的声音,在慢慢描述一个关于爱和生存的温暖画面。一个沧桑的男人,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每天泡豆子、磨豆腐、做韭花,然后大清早骑着三轮车赶到这家餐馆。而他们心爱的女儿不管睡得多晚,也总会早早起来,装作无意碰到,帮他们把豆腐抬到后厨。没有人的时候,母亲会飞快取出一些小点心,或者水果,或者换洗的衣服,塞到女孩手里。而隔段时间,女孩会塞给母亲一些钱,是她打工赚来的钱。那些钱,他们要攒起来,在家乡盖一栋新房子,母亲还会留一些,做女孩的嫁妆……
       女孩不再说话,怯怯地看着我们。好半天,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最后是过生日的小何打破沉默,说:“今天我生日,请大家每人吃一份蘸汁豆腐。”
女孩诧异地看着她,慌忙摆手:“别别……姐姐,豆腐吃多了会腻的。”
        “小妹,我们爱吃。”小何说,“真的爱吃。 ”
         我们跟着附和,然后催她,快写上啊,一人一份。
         女孩站在那里,看着我们,拿起笔去写,眼泪却忽然就掉了下来。她边擦边不好意思地笑,擦完眼泪,拿着单子跑了出去。
         从那以后,每次去吃饭,不管见到见不到女孩,我们都会主动地首先点一份蘸汁豆腐,并告诉所有相熟的人,如果去我们单位对面的家常菜馆吃饭,请一定要点一份蘸汁豆腐。因为那盘豆腐里,装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 雪 夜 归 
      ①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②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③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④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⑤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⑥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⑦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⑧她不能设想能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⑨“吱”的一声,门开了。
      ⑩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阅读《应聘》一文,完成小题。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阅读《让爱永生》一文,完成小题

让爱永生

金紫光禄

    ①灾难发生前,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寂静和谐,没有丝毫征兆。

    ②满载乘客的大巴缓缓行驶在一条高山公路上,她是其中的一位乘客,带着五个月大的孩子去看望久别的丈夫。丈夫是一名边防武警战士,承担着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和重任,每天站岗放哨,孩子出生时,他都没能回去看一眼,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期待和祈祷。这次,在上级的许可下,她可以带着孩子来部队探望,而这,让他们夫妻兴奋了整整几天。

    ③天山的雪美得出奇,纯洁得没有一点瑕疵。晨光放肆地洒向白色的细软,大地熠熠生辉。天分外蓝,不见一片浮云。还有那连绵起伏的山峦,无处不展现着大自然的雄奇和壮美。

    ④车就像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颤颤巍巍地行驶在积雪的道路上。乘客们一边欣赏窗外的风景,一边谈笑风生。在这海拔几千米的大山上,乘客们心里都有些害怕,但没有人为生命担忧。

    ⑤司机师傅慎之又慎,两眼紧盯着前方路面,小心驾驶。可命运还是和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一个大的转弯处,汽车突然失控向公路外侧滑去,司机师傅紧急刹车,最终,车卡在一块巨石上停下来,车头部分探出了路面。此情此景,让所有人都惊魂动魄,不知所措。司机师傅镇定地说:“大伙千万不要动,一动就有危险,我马上打电话求援。”

    ⑥车的平衡再也经不起一根发丝的重量,稍有不慎就会掉入万劫不复的悬崖,生与死就在一线之间。车厢里安静得可怕,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每个人尽量屏住呼吸。

    ⑦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她不免心生爱怜,眼中浸满了泪水。她死没关系,孩子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没来得及看看世间的美好,他的爸爸还在不远的前方望眼欲穿……

    ⑧等待救援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沉痛的煎熬。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句“逃命”,乘客们顿时骚动起来,车也开始摇晃起来。她坐在最后面靠窗一侧,千钧一发之际,不知哪来的力气和勇气,她用头猛地撞碎了坚硬的玻璃,跳出窗外。

    ⑨车开始慢慢下滑,最后伴着惊叫声和绝望声,消失在她的视线里。

    ⑩她和孩子是跳窗而出的幸存者。她的头在流血。但很快就被凛冽的寒风冻住,感觉不到疼痛。此刻,她的心中只有悲痛和怜悯,为那些罹难的生命,为襁褓中的孩子,也为接下来那或生或死的未知。

    ⑪海拔几千米的公路上,没有手机,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能走到哪里呢!山上的空气刺骨的寒冷,看不见飞鸟的影子,绝望开始在她脑海中蔓延。但她不能放弃,永远不能。她一直向前走,走到精疲力竭,终于停下来,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她把身上衣服一件件脱下来,严严实实地包裹在孩子身上,自己只剩一件单薄的内衣,然后用仅剩的奶水喂着孩子。

    ⑫坚持到夜晚,饥寒交迫加上头上的伤,让她几乎要昏厥过去。她最担心的是,万一自己虚脱过去,孩子就会掉在冰冷的雪地上,那样几乎再无生存的希望。

    ⑬后来,她想到一个办法:用自己的腰带将孩子牢牢系在胸口.然后。慢慢挪到路边,平躺在地上。或许因为害怕,胸前的孩子不停地哭闹,但此时已气若游丝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祈祷。如果不是强烈意识的支撑,一定坚持不到现在。

    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她的意识开始慢慢涣散,直到最后彻底消失。

    ⑮救援的直升机缓缓降落时,已过了半天加一夜。她安静地躺在冰冷的雪地上,那样平静和安详,没有一丝恐惧,脸和周围的雪同样洁白,像在熟睡中一般。

    ⑯孩子躺在她身上,已经奄奄一息,身体尚有余温。战士上前准备抱走孩子,却怎么也抱不开。拿开棉衣外套,才发现一根腰带紧紧把母子两人捆缚着,几名救援的战士立刻明白了事情原委,他们不约而同地向这位妈妈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⑰她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的孩子,离开了她的丈夫。天山上的银装素裹是送别的离幡,地上的万丈冰雪是盛敛的棺木,呼啸怒号的北风是响奏的哀乐。这浩渺无疆的母爱感天动地,征服了大自然,在巍峨的天上经久回荡。(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栓在琴凳上的十年

    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后来我明自,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两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杷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 。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每次回想栓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请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

    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 。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 ”“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 我进复赛啦。” “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 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 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