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考试试卷
2019年“五四”前夕,某媒体记者走进100所大学,对近2000名不同专业、年龄、生活背景的新时代大学生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下图是某一问题的数据统计图。
作为即将迈入大学的新时代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政协委员、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杨澜设置了阳光文化基金的“阳光下成长”项目,专注于为缺少机会的孩子提供艺术支持服务,而农民工子女正是项目的对象群体。一些农民工的子女在这个项目的支持下,学音乐、美术、芭蕾等,也有学生在艺术方面取得了让人惊讶的成绩。对于杨澜的做法,很多人给予赞美;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慈善项目的设置,应该针对扶助对象最迫切的需要,给予他们实用技能的培训。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一:当一个孩子意识到他不仅有坚持真理的权利,而且有犯错误的权利时,他就已经长成了大人。(托马斯·萨斯)
材料二:不贵于无过,而归于能改过。(王守仁)
材料一: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去北戴河,需要一些书籍准备会议。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明情况。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于是,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知道是周总理,很懊悔,总理和蔼的宽慰,“无论谁都要遵守规章制度。”
材料二: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他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面对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有人认为,那些甘愿被规则约束的人“死心眼”,有人认为,规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套住呢?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观点,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让无数追梦人更添奔跑的豪情。饱含激情和信心的话语,激起亿万人民的共鸣。是啊,奔跑是人生最美的姿态!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李华和李夏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一个班读书,高二暑假,都去参加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哥哥李华很喜欢调咖啡,就去了一家咖啡馆。老板潇洒亲和,7家连锁,都做得风生水起。他又佩服又开心,可第三天偶然得知老板只是初中学历,一下就觉得老板啥都不是,想“跳槽”了。
弟弟李夏对共享单车很感兴趣,就去风景宜人的湖边大道协助管理共享单车。可三天下来,越来越觉得只是不停地搬单车,单调乏味耗体力以至于“心力交瘁”,就不想去了。
两兄弟都把自己的这些经历和体验发在班级微信群里。请你写一篇“回复”,劝说兄弟俩或其中一位完成自己的活动。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