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个题。

《诗归》序

(明)钟惺

    选古人诗,而命曰《诗归》,非谓古人之诗,以吾所选者为归,庶几见吾所选者,以古人为归也,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而已矣。昭明选古诗,人遂以其所选者为古诗,因而名古诗曰“选体”,唐人之古诗为“唐选”,鸣呼!非惟古诗亡,几并古诗之名而亡之矣。何者?人归之也,选者之权力,能使人归,又能使古诗之名与实俱徇之,吾岂敢易言选哉。

    尝试论之,诗文气运,不能不代趋而下,而作诗者之意兴,虑无不代求其高。高者,取异于途径耳。夫途径者,不能不异者也;然其变有穷也,精神者,不能不同者也,然其变无穷也操其有穷者以求而欲以其是与气争吾以为能为是而终不能为高其宪途径穷而开者与之俱究不办愈劳西愈逶乎此不夹支人真诗之过也。

    今非无学古者,大要取古人之极肤极狭极熟便于口手者,以为古人在是。使捷者矫之,必于古人外,自为一人之诗以为异,要其异,又皆同乎古人之险且僻者,不则其俚者也;则何以服学古者之心。无以服其心,而又坚其说以告人曰,千变万化,不出古人,问其所为古人,则又向之极肤极狭极热者也世真不知有古人矣。

    惺与同邑谭子元春忧之。内省诸心,不敢先有所谓学古不学古者,而第求古人真诗所在,真诗者,精神所为也,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如访者之几于一逢,求者之幸于一获,入者之欣于一至,不敢谓吾之说,非即向者千变万化不出古人之说,而特不敢以肤者狭者热者塞之也。

    书成,自古逸至隋,凡十五卷,曰《古诗归》;初唐五卷,盛唐十九卷,中唐十一卷,晚唐四卷,凡三十九卷,曰《唐诗归》。取而覆之,见古人诗久传者,反若今人新作诗,见己所评古人语,如看他人话。仓卒中,古今人我,心目为之一易而茫无所止者,其何故也?正吾与不得不有所止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几见吾所选者             庶几:或许可以 B、又能使古诗之名与实俱之   徇:通“殉”,消亡 C、使者之                   矫:矫正、纠正 D、取而之                   覆:回复、答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使其心目有所止              激于义而死者也 B、而又坚其说告人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予人 C、真诗者,精神为也            若属皆且为 D、见古人诗久传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诗歌的形式变化有限,而诗的精神变化无穷,后世诗家若想超越前代,追求更高发展,应更多地去师法前代诗歌的精神。 B、文章指出了“学古者”与“捷者”两类诗家的弊端:学古者侧重于对古诗形式技巧的模仿,而“捷者”又刻意求异,诗歌大都流于俚俗。 C、作者认为,真正的诗是精神创作出来的,补救时弊的方法是寻求古诗真正的精神所在,达到性灵相通,古今为一,精神有所寄寓的境界。 D、此序文气贯通,首尾相映一气呵成,援引实例,有破有立,在逐层剖析中,深入浅出地阐发求“真诗”的论题,丰实了诗歌创作的理论。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操其有穷者以求变而欲以其异与气运争吾以为能为异而终不能为高其究途径穷而异者与之俱穷不亦愈劳而愈远乎此不求古人真诗之过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其所为古人,则又向之极肤极狭极熟者也。

②仓卒中,古今人我,心目为之一易,而茫无所止者,其何故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亡姊王夫人墓志铭

苏辙

    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进士王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扫先墓。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辙既哭之,则于乡曰:“天伦之爱,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望,将谁诉者?”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哭之恸曰:“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世!”

    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未几而姑亡,器之亦即世。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与亲族交,虽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曰:“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既觉,犹拜未已,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自是并祭四代。肄及元祐九年进士第,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之。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既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祔于器之之墓。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适枢府有不乐之者,亟沮挠之,弃疾行愈力,竟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隆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粜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具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释】①筮(shì):占卜。②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③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民政策

苏辙

    臣闻三代之盛时,天下之人,莫不务自修洁 , 以求为君子。至于战国,王道衰息,秦人驱其民,而纳之于耕耘战斗之中,其患无所不至。夫周秦之间,其相去不数十百年。周之小民皆有好善之心,而秦人独喜于战攻,虽其死亡而不肯以自存,何也?

    夫天下之人,不能心知礼义之美,而亦不能奋不自顾以陷于死伤之地。其所以能至于此者,其上之人实使之然也。然闾巷之民,而从之,则可以与之侥幸于一时之功,而不可以望其久远。而周秦之风俗,皆累世而不变,此不可不察其术也。盖周之制,使天下之士孝悌忠信,闻乡党而达于国人者,皆得以登于有司。而秦之法,使其武健壮勇,能斩捕甲首者,得以自复其役,上者之以爵禄,而下者皆得役属其乡里。天下之人,知其利所在,则皆争为之,而尚安和其他?然周以之兴,而秦以之亡,天下遂皆秦之不能,而不知秦之所以使天下者,亦无以异于周之所以使天下。何者?至便之势所以奔走天下,万世之所不易也。而特论其所以使之者,何如焉耳?

    今者天下之患,实在于民昏而不知数。然臣以为,其罪不在于民,而上之所以使之者,或未至也。古之圣人,所欲而遂求之,求之以势而使之自至。是以天下争其所求,以求称其意。今有人使人为之牧其牛羊,将责之以其牛羊之肥,则因其肥瘠,而制其利害。使夫牧者趋其所利而从之,则可以不劳而坐得其所欲。今求之以牛羊之肥瘠,而使之尽力于樵苏之事,以其薪之多少而制其赏罚之轻重,则夫牧人将为牧邪?将为樵邪?为樵,则失牛羊之肥;而为牧,则无以得赏。故其人举皆为樵,而无事于牧。吾所欲者牧也,而后樵之为得,此无足怪也。今夫天下之人,所以求利于上者,果安在哉?士大夫为声病剽略之文而治苟且记问之学曳裾束带俯仰周旋而皆有意于一辈子爵禄天子之所求于天下者岂在是也!然天子所以求之者惟此,而人之所由以有得者,亦惟此。是以若此不可却也。

    嗟夫!欲求天下忠信孝悌之人,而求之于一日之试,天下尚谁知忠信孝悌之可喜,而一日之试之可耻而不为者?《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臣以欲得其所求,宜遂以其所欲而求之,开之以利而作其怠,则天下必有应者。今间岁而一收天下之才,奇人善士,固宜有起而入于其中。然天下之人,不能深明天子之意,而以其所为求之者,止于其目之所见。是以尽力于科举,而不知自反于仁义。臣欲复古者孝悌之科,使州县得以与今之进士同举而皆进,使天下之人,时获孝悌忠信之利,而明知天子之所欲。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