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课《秋天》同步练习
年代 | 诗文枚举 | 作者出处 | 使用建议 |
春秋 |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blank#}1{#/blank#},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论语》 | 君子之风 |
东汉 | ②{#blank#}2{#/blank#},志在千里。 | 曹操《龟虽寿》 | 老当益壮 |
③{#blank#}3{#/blank#},松柏有本性。 | 刘桢《赠从弟》 | 经霜凋零 | |
三国 | ④{#blank#}4{#/blank#},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诫子书》 | 宁静致远 |
唐朝 | ⑤{#blank#}5{#/blank#},{#blank#}6{#/blank#}。 | 李白《行路难(其一)》 | 积极进取 |
南宋 | ⑥{#blank#}7{#/blank#},{#blank#}8{#/blank#}。 | 陆游《卜算子·咏梅》 | 默默奉献 |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blank#}9{#/blank#}。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⑧{#blank#}10{#/blank#} | |
运用纠错:采用名句中,发现一处“使用建议”有误。请找出后修正,并说明理由。 ⑨{#blank#}11{#/blank#}改为{#blank#}12{#/blank#},理由是:{#blank#}13{#/blank#} |
观景绘景,以笔墨捕捉自然之美 |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①{#blank#}1{#/blank#},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句展现春游钱塘湖所见之景。 |
崔颢在《黄鹤楼》中通过“晴川历历汉阳树,②{#blank#}2{#/blank#}”一句描绘出诗人登黄鹤楼眼前所见的景色。 | |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通过“③{#blank#}3{#/blank#},长河落日圆”一句描绘出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 |
李清照在只身漂泊中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在《渔家傲》的开篇便写下“④{#blank#}4{#/blank#},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词人在梦中见到的一幅辽阔壮美的画面。 | |
借景抒情,用文字抒发心头之绪 | 杜甫在《春望》中所写的“⑤{#blank#}5{#/blank#},⑥{#blank#}6{#/blank#}”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可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
陶渊明在《饮酒》中的“⑦{#blank#}7{#/blank#},⑧{#blank#}8{#/blank#}”这一句通常用来表现归隐山林的悠然自得。 | |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⑨{#blank#}9{#/blank#},甲光向日金鳞开”渲染出一种战场紧张的气氛,表现我军临危不惊的气概。 | |
杜牧在《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⑩{#blank#}10{#/blank#}”这一句巧妙地借助古物抒发了自己的怀古之情。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