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内蒙古通辽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④有粮者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举一反三
阅读《感悟春天》一文,完成题目。
                                                                                                                                    感悟春天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唐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光,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 , 概莫能外。“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某班级小组准备将三篇诗文拍摄成短视频,请你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甲】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乙】与朱元思书(节选)

【南朝梁】吴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丙】渔西坎头记

【清】陈阳谷

    台郡之东百余里,有地曰渔西,以多山水而名之地,其中曰坎头,陈氏之族聚焉。 岗岭回合,独缺其东一面,为潮沙之所冲。登高而望,烟云竹树,村落丘墟,历历在目,盖别开一天地也。其地旧分内外两岙 , 衡宇相望,鸡犬相闻,而弦诵之声,不绝于耳。

    离村百余步,其东有潭,曰长江潭。潭之上有亭,其亭翼然,不甚高广,为行人之所憩息。前绕双溪,水声潺潺,萦亩络丘,状若环带。

    南望五指一山,掀天揭地,壁立千仞,势若青莲吐空,承仙露而焕彩云。 由南而北,怪石异岩,诡状奇形,不可迫视。归乘所云仙人石,是耶,非耶? 旁有魁星岩,磊磊落落,气象峥嵘,有掷笔天外之意。峰回路转,屋舍俨然,亦为陈氏之所居地,名下岙。过此则有木杓山 , 前临大海,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余原与友人禺山憩息其地,恍如成连鼓琴,不觉有移我情之慨。

    余思渔西诸景,幽致奇绝,非惟可以入长吉之囊,而并可以入辋川之画矣。夫美不美,因人而彰,兰亭是也,不遇右军 , 则清流修竹,芜没空山而已。以渔西僻在海隅,苟不得其人而为之点缀,不且发寂寂笑人之叹欤!

【注释】①岙(ào):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带称山间平地为岙。②衡宇:这里代指房屋。③迫视:迫近并紧盯着。④木杓山:形似木杓,地势平坦。⑤成连:春秋时著名琴师,俞伯牙之师。⑥长吉: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常骑驴,背旧锦囊,作诗即投囊中。⑦辋川:王维,唐代诗人,善画山水,因有别业在辋川,后人称他为“王辋川”。⑧右军:王羲之,东晋书法家。⑨芜没:荒芜埋没。⑩寂寂笑人:以“邓禹笑人”慨叹功名迟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