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同步练习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肄业:就学)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 B、二曰砥砺(砥砺:培养)德行 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商榷:商讨)可也。 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详悉:详细知道)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 , 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斯!

【注】①吓:显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文本二: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潜无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于坐申脚令度焉。”弘要之还州,问其所乘,答云:“素有脚疾,向乘蓝舆,亦足自反。”乃令一门生二儿共轝之至州,而言笑赏适,不觉其有羡于华轩也。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潮之有韩祠非一日矣。昌黎有德于潮,民思之不忘,故合山川草木皆号之以韩,而祀昌黎于韩山之麓,以云报也。时代既殊,修废不一。而揆厥所由,莫不时平政理而兴,时乱政窳而坠。然则一祠之兴革,固世道盛衰之攸关,吏治得失之所系也。迩年以来,狼烟频炽,民宇荡然,而祠亦与之俱荒。向之鸟革翚飞,俱变为窜狐牧马之所矣。岁在丁巳,果庵林公祖下车伊始,即叹曰: “予今者实牧兹土,而令先贤之榱桷弗光,谁之责也? ”乃以庚申秋涓吉鸠工,至今春告成。植之蠹者易之,垣之圮者饬之。堂宇门庑,莫不次第修举。

至潮之东鄙,密迩闽漳,韩江一线,实为之限。其间旌轺往来,商旅辐辏,惟广济桥是赖。自经寇焚兵躏,桥之梁坏石崩,行人惴惴。公更其腐材,理其颓石。驺舆声喧,行旅踵接。至于量费庀材,一木一石,皆出诸俸入之余,不至累吾民。公之功绩,更仆难数,此特见其一班耳。

慨自古治既远,循良之风不作。吏于其土者,大率以官为传舍,视民若路人。其谁能家视官、子视民,谋民之利,而不以扰民。吾于是叹公之造潮也深,而潮之邀惠于公也厚矣夫祛弊兴利而不尸其功者贤牧守之事也颂德铭勋,以永声施于勿谖者,乡士大夫之责也。是安可以无纪? 晚生曾华拜撰。

(节选自曾华盖《重修韩公祠及广济桥碑记》,有删改)

材料二:

刺潮八月,兴学范民。存恤孤茕,逐远恶物。去潮之日,潮人怀思,于东山建祠塑像,永寓不忘。

源以菲才,叨守潮郡,景仰先哲,动息如之。正统元年,巨飙作挠,韩祠瓦木尽拔,几成废墟。源廓其规制,海阳丞江仪凤又益泰山北斗亭于当途。潮之士民佥谓:韩子去今六七百载,民之顷刻不忘。庙或中废,民实以忧。幸得君侯复其庙貌,宜有所述。

源谓韩子拨伪反真,以兴典宪; 进谏陈谋,秋霜凛冽。使人道益明,儒道益尊。岂惟六七百载潮人之不能忘,千万载天下人之所不能忘也!

(节选自王源⑤《增修韩祠记》,有删改)

注:①韩祠,韩愈治潮,勤政爱民,潮民建祠纪念。②昌黎,指韩愈。③果庵林公祖,指林果庵,其时任潮州知府。④榱桷,屋椽,此处指祠堂。⑤曾华盖,人名。⑥王源,曾任潮州知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