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题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   )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保国会的成立 D、兴中会的成立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
而清朝戊戌变法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C”。
(1)材料所述的中日两国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大不相同。({#blank#}1{#/blank#} )
(2)欧美列强不希望日本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明治维新不利。({#blank#}2{#/blank#} )
(3)进入19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列强在亚洲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矛盾重重。({#blank#}3{#/blank#} )
(4)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列强侵略,是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目标。({#blank#}4{#/blank#} )
(5)相对于日本的维新派,中国的维新党人显得幼稚而经验不足。({#blank#}5{#/blank#}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成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设立县,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是秦国国力日强,最终打败群雄,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

——选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选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选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97年,谭嗣同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署按察使黄遵宪在长沙设立时务学堂,创办《湘学报》。1898年,他和唐才常等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

——选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从凭票供应肉、蛋、油到各种美味食品应有尽有,以至于“减肥”成为时尚;居住条件的改善引发了“装修热”;从骑自行车出门到开私家车远行,“自驾游”成为时尚。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