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同步练习题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由光绪帝所写的挽联哀悼的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 关天培 D、左宗棠
举一反三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与会各国的认可。“一带一路”倡议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根据以下图文材料,探究如下问题。

【古代交流】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近代交恶】

材料四:

材料五: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据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六:1917年二,三月间,日本分别同英、法、俄、意达成秘密协议:日本支持中国参战,四国应允在战后和会上支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日本自恃有此保证,估计中国参战也不可能收回山东。同时,它还试图以中日为盟国的方式,控制中国的财政与军事。

——《国际关系史·第三卷(1871—1918)》

【友好交往】

材料七: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1937—1944年)。

材料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十: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材料一中所描述的这场战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并说说“界碑”的含义。
(2)指出与被誉为“万园之园”圆明园变为断壁残垣有关的战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罪魁祸首。再列举一例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材料二   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线铁路。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史实

(3)根据材料二,写出出现这一现象签订的条约。指出此条约中导致的这样的现象出现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此后列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方式发生了的变化。

材料三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4)指出材料三的战争及签订的条约,并指出它给中国带来了的影响。
(5)面对外来入侵,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可是直至清朝灭亡,我们的抵抗均以失败告终!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反入侵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对今天中国崛起的启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