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作为新兴大国集团“金砖四国”中仅次于中国的印度,发展势头强劲,十分令人瞩目。

【古代文明】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史上,就创造了十分独特而辉煌的文明。古印度产生的佛教,广泛流传于亚洲地区,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抗争英雄】1857年,印度爆发了民族大起义。作为起义领导人之一的章西女王,在防守瓜廖尔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印度独立】

材料一:二战后,由于英国殖民主义势力的衰落和印度人民的激烈反抗,英国改变了策略。他们采取“分而治之”,同意印度独立,但主要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把印度分为两个国家。今天印巴之间矛盾和冲突不断。

【中印友好】

材料二:中印友好关系源远流长。随着有着“东方巨龙”之称的中国和有着“南亚大象”之称的印度的先后崛起,中印建立健康良好的、睦邻合作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维护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请写出佛教的产生时间和创始人。
(2)、你认为章西女王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二战后印度人民掀起独立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分而治之”方案,印度分为哪两个国家?今天印巴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4)、“中印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试举史实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榨取印度农民的经济收入,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793年在孟加拉地区颁布《永久居留法》,法律否认农民是国家的居民,规定他们要缴纳固定的契约金,而非变动的税金。基于此机制,印度财政收入大幅提高,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将这些白银全部转移到了英国本土。就19世纪早期来说,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统治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印度货物出口到英国和中国的数量相当可观,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却将大部分利润带回了伦敦,以至于印度经济水平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

——《极简海洋文明史》

材料二:英国在侵略印度的过程中,雇佣当地人当兵,为殖民统治服务,这些人被称为“士兵”。当时,驻印度的英印军队共24万人,士兵有20多万人。1857年年初,英国殖民者发给士兵的子弹用涂有牛油或猪油的纸包裹,使用时要用牙咬开。士兵信奉印度教或伊斯兰教,印度教教徒敬牛,伊斯兰教教徒禁食猪肉。

材料三: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如下图),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也参加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依托强盛的综合国力,非常注重密切国与国之间联系……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新罗、日本、西亚、北非诸国等遣使来朝非常普遍;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还主动承担起当时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和义务,在大多数情况下赢得了交往各国民众的信任与尊重。

——摘编自葛承雍《如何理解唐朝的世界性》

材料二   法德关系向来是欧洲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法德这对充满世仇而又不得不毗邻生活在同一块大陆的老冤家,一直斗得相当厉害,双方两败俱伤、仇恨加剧。因此,二战后,两国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采取了理性的、职能主义的合作方式。

——摘编自刘永杰《一战后法德关系的内在演变及动因分析》

材料三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为维护国家共同利益,习近平提出了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赢就是倡导各方在合作中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同收益。相互尊重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前提。国与国交往应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任何一方都不应干涉或改变对方内政,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摘编自学习强国网《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与实践》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