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9年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廷鸾,字翔仲,饶州乐平人。甘贫力学,既冠,里人聘为童子师,遇有酒食馔,则念母藜藿不给,为之食不下咽。登淳祐七年进士第,调池州教授。宝祐三年,迁太学录,召试馆职。当时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用事,廷鸾试策言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大与时迕,迁秘书省正字。初,丁大全令浮梁,雅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试策稍及大全,及廷鸾当轮对,大全私谓王持垕往间焉。廷鸾素厚持垕且同馆,不虞其谋也,密露大意。持垕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廷鸾曰:“此微臣千一之遭,其何敢不力。”持垕以告大全,及候对殿门,格不得见。翼日,以监察御史朱熠劾罢。宋臣遣八厢貌士索奏稿,稿虽焚,闻者浸广,而廷鸾之名重天下。开庆元年,吴潜入相,召为校书郎。景定元年,兼沂靖惠王府教授。时大全党多斥,宋臣尚居中,言路无肯言者,诸学官抗疏,疏上即行。会日食,与秘书省同守局,因相与草疏。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越数日,宋臣竟坐谪,徒安吉州。兼权枢密院编修官。时贾似道自江上还,位望赫奕,廷鸾未尝亲之。度宗初年,诏询故老 , 专以修攘大计叩之赵葵。葵极意指陈曰:“老臣出入兵间,备谙此事,愿朝廷谨之重之。”似道作色曰:“此三京败事者,词巨失言。”廷鸾每见功赏稽迟,将校不出死力,于边阃升碎,稍越拘挛。似道颇疑异己,黥堂吏以泄其愤。及辞相位,帝惻怛久之曰:“丞相勉为朕留。”廷鸾言:“陛下与元老大臣惟怀永图,臣死且瞑目。”顿首涕泣而退。

    自罢相归,又十七年而薨。

(选自《宋史·马廷鸾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B、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C、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D、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弯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戚:指与皇帝、皇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往往通过血缘关系而拥有权力。 B、试策: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以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 C、故老:文中指天子的老臣或资望高深的大臣。也可用来指年龄大而见识多的人。 D、顿首: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也常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奏表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廷鸾颇有学间,富有孝心。马廷鸾二十岁就被同乡聘请为老师,碰上有酒菜的食物就想起母亲连野菜都吃不上,并因此难受得吃不下饭。 B、马廷鸾不惧权势,直言上书。当时外戚、内侍掌权,马延鸾应试策对时直言加强君主仁德,加重宰相权力,招揽正直的大臣,提防亲近的宠臣。 C、马廷鸾交友不慎,被人算计。马延鸾应试策对稍微涉及丁大全,丁大全让王持垕前往试探,马延鸾一向厚待王持垕,没料到他是密探,透露了大致内容。 D、马廷鸾尽心公事,遭遇忌恨。马廷鸾常常见到军中办事不力的情况,于是对边帅的提升征召加以牵制,贾似道便怀疑这是与自己作对,将他直接问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丁大全令浮梁,雅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

②持垕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也。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公事免官。父赐丧阕后,茂才,除巫令,迁交阯太守。

    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耽玩《春秋》,为之注解。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交阯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 , 《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今之学 , 是非分争,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其见称如此。

    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妻妾乘辎軿,子弟从兵骑,当时贵重,震服百蛮,尉他不足逾也。

    朱符死后,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汉闻张津死,赐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后燮遣吏张旻奉贡诣京都,是时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燮不废贡职。特复下诏拜安远将军,龙度亭侯。

    后巨与恭相失,举兵逐恭,恭走还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燮率兄弟奉承节度。而吴巨怀异心,骘斩之。权加燮为左将军。建安末年,燮遣子廞入质,权以为武昌太守,燮、壹诸子在南者,皆拜中郎将。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遥东附,权益嘉之,迁卫将军,封龙编侯,弟壹偏将军,都乡侯。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瑇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壹时贡马凡数百匹。权辄为书,厚加宠赐,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余岁,黄武五年,年九十卒。

(节选自《三国志·士燮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周,字纯之,冯翊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尉。岁饥,官为粥以食饿者,民坌集不可禁,县以属周,周设梐枑 , 间老少男女,无一乱者。转洪洞令。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郡吏咎周,周曰:“利民,所以利国也。”县之南有涧,支流溢入,岁赋菑楗 , 调徒遏之,周始筑新堤,民不告病。通判施州。州介群獠,不习服牛之利,为辟田数千亩,选谪戍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司马光将荐为御史,欲使来见,周曰:“司马公之贤,吾固愿见,但闻荐而往,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往。神宗诏近臣举士,孙固以周闻。神宗召对,谓曰:“知卿不游权门,识今执政乎?”对曰:“不识也。”“识司马光乎?”曰:“不识也。”访御边之术,曰:“四边,手足尔,若疲中国以勤远略,致百姓穷困,聚为盗贼,惧成腹心之忧。”神宗颔之,翼日,语固曰:“李周,朴忠之士也。朕且以为御史。”执政意其异己,请试以事。除提点京西刑狱。时方兴水利,或请酾湍河为六渠,以益钳卢陂水,度用工八十万。周曰:“湍河原高委下,捍以堤,犹患决溢,若又导之,必致为害。”乃疏言:“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渠卒无功。明年,河溢,邓城几没,始思其议。竟以直道罢,判西京国子监。哲宗立,召为职方郎中。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今唃氏破灭,若弃之,必归夏人。彼以区区河南,百年为勍敌,苟益以河湟,是尽得吐蕃之地,非秦、蜀之利也。”遂不果弃。累迁至工部侍郎,旋以集贤院学士知邠州。卒,年八十。周自为小官,沉晦自匿,未尝私谒执政,有公事,公诣中书白之。薛向使三司,欲辟为属,及相见,卒不敢言,退而叹曰:“若人未易屈也。”以是不偶于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卷》)

【注】①梐枑(bì  hù):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②菑楗(zī  jiàn):此处泛指抗洪用的柱桩、草石。③钳卢陂;地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材料二:

琵琶亭,即白司马泪湿青衫处也。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何乃寂寂至此!近日学诗者,才把笔,即绝口不言长庆。如《琵琶行》,使李杜为之,未必能过。大都元白之警策处,亦自有李杜;李杜之流畅处,亦自有元白,未可轻议也。或曰乐天学道者,然读其诗,于得失之际,何介介也?予曰:人未免有情。荣谢辱来,其始何得无动。盖至徘徊东西林,蹑飞云履,仰看山,俯听泉,筑草堂,凿莲池,则迁谪之感,顿为冰雪矣,宁同长戚戚者?予观乐天,从此地渐步华贵,年才五十余耳,即退求散地,为尹辄去,刺史不出。

太和、开成、会昌间,士大夫对垒交争磨不休其事者多为岭海万里之行;而乐天优游履道里宅中,卧天竺石,玩华亭鹤,种折腰菱,听《霓裳曲》者数十年,此其先几之哲,亦何可及。姻虞卿而不累其事,元牛而不附其党;重于裴公,而不受其恩;妒于李文饶,而不重其怨。入群不乱,涉水不濡,几于有道者。而犹得失介介议之,过矣。子瞻有云:“处患难戚戚者,此愚人无心肝耳,于道何曾梦见?”此等处,非慧业文人不解也。

(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

【注】①虞卿即杨虞卿。②元牛:元稹和牛僧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靖遂陈图萧铣十策。有诏拜靖行军总管,兼李孝恭行军长史。武德四年,大阅兵夔州。时秋潦,涛濑涨恶,铣以靖未能下,不设备。诸将亦请江平乃进,靖曰:“兵机事,以速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若乘水傅垒,是震霆不及塞耳,就能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禽也。”孝恭从之。舟师叩夷陵,铣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贼委舟敢掠,靖视其乱,纵兵击破之,取四百馀艘,溺死者万人。即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超江陵,城而营,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士四千。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
    太宗践祚。突厥部种离畔,帝方图进取,以兵部尚书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劲骑三千繇马邑趋恶阳岭。颉利可汗大惊,曰:“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于是帐部数恐。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夜袭定襄,破之,可汗脱身遁碛口。帝曰:“李陵以步卒五千漠,然卒降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颉利走保铁山,遣使者谢罪,请举国内附。以靖为定襄道总管往迎之,又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抚,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虏必自安,若万骑贪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遇候罗、皆俘以从、去其牙帐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馀级,俘男女十万,禽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禽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材料二: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摘自《孙子兵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