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十八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同步练习题
请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见证中国激动时刻】
材料一 《斯德哥尔摩新闻》1964年10月17日发表社论说:“在北京政权的头号敌人赫鲁晓夫被迫辞职的同时,中国进入了核大国行列。即使中国的爆炸不是为赫鲁晓夫放礼炮,中国这一示威性的行动也肯定表明赫鲁晓夫试图强迫中国赞同妥协政策的那种方式遭到了失败。赫鲁晓夫曾一度拒绝中国制造原子弹的计划。”
【了解中国宏伟规划】
材料二
【感动中国杰出人物】
材料三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材料一:“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摘自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上作的报告内容
材料二:在党的方针鼓舞下,新中国的文学艺术步入新的时代。出现了如老舍的《茶馆》,杨沫的《青春之歌》等出色作品。那时的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仅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1959年,35部优秀影片同时在全国各大城市展播,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引自人教版必修1教材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