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世界出现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B、民族独立国家寻求国际合作 C、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D、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
举一反三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战后至今,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潮流下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材料一:1942年夏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了被动局面;德、意法西斯丧失了东北非战场的主动权;德国法西斯在苏联战场不断遭到失败,……人们确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已经到来,战争正在朝着有利于盟军的方面发展。

──改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材料三:两次大战的惨痛教训,让欧洲人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战后重建的道路上法、德两国认为,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继续使用相互遏制──称霸欧洲大陆的传统政策不行了。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据四川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由1983年的43倍,扩大到目前的60多倍。

──据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以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