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株洲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给文段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落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然而沙滩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历史是起伏的潮汐,________,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A、涨潮,是历史的峰巅;落潮,是历史的中断 B、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 C、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 D、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古人爱“海淘”

    ①大米、宝塔、中医……不少我们熟悉的“中国造”,估计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实都藏着外来基因,来自“海淘”。

    ②我们熟悉的小麦、牛、羊、马都源自西亚和中亚,被引进至少5000年。石榴原名叫“安石国的榴”,标明其伊朗基因。汉代,中国陆续引入首蓿、葡萄、芝麻、胡瓜等物种。菠菜和榨菜则是唐太宗时候从尼泊尔引入的。

③如果没有外国美食,我们的饭桌会单调许多;如果不曾引种外国植物,中国也养活不了数量庞大的人口。1593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将番薯藤带回中国。几十年后,番薯成了中国又一种主粮。同为晚明时期,中国从菲律宾引进了多种源自美洲的作物,比如玉米、花生、南瓜等,使得中国人口翻番。

    ④金庸在以宋朝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多次写到人物食用花生、玉米的细节,出现知识性错误。可见,许多人对这些物种何时传入中国,知之不详。

    ⑤除了这些让我们先辈受益的外来物种,还有许多物种或物品属于“出口”转“内销”。

    ⑥水稻原产中国,但北宋从越南引进了耐旱的占城稻。1011年,宋真宗在宫里种植,并推广到全国。这种穗子长、不挑地的越南水稻很快成为中国的主粮,使宋朝出现了人口高峰和商业繁荣。

    ⑦造纸术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创造,但唐朝中期进贡来的日本纸有蚕茧的光泽,国人未见

    唐宋时高丽纸为贡品,时称“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另外,日本的泥金画漆,还有贝壳嵌漆器,也令漆器祖源的中国人爱不释手。

    ⑨元初,忽必烈征召了许多尼泊尔建筑工匠。其中,阿尼哥技艺精湛,1273年被任命为匠人总管,首都的寺观(如北京的白塔寺)多出其手。同受忽必烈重用的,还有阿拉伯人也黑迭儿父子,他们建造了元大都的城墙。忽必烈还命阿拉伯人管星象和医疗,皇家医院全用阿拉伯医生。明初,朱棣从交趾网络人才16000名,建筑师阮安是最有名的一位。紫禁城的前三殿后三殿,就是阮安主持监造的,北京的明代内城墙也是他的手笔。

    ⑩茫茫人海里,没有人是孤岛。世界上,也没有哪一种文明可以孤立地存在。与亚洲邻国的各种交流,是中国古代文明强大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交流将会更加多元和深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谈    美

①艺术作品是通过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的。那这种楼阁是如何建筑起来的呢?我们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从文字上分析,他必定使用了想象。

②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比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一个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意象在脑中留有痕迹,眼睛看不见寒鸦时仍然可以想到寒鸦像什么样。

③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它们对艺术创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再现的想象是: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然如此。比如我昨天看见一只鸦,今天回想它的形状,丝毫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改变它,就是只用再现的想象。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徘徊”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

④但是,____。创造的想象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长信怨》的精彩全在后两句,这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每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从来却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公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

⑤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⑥“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画家在一片荒林中描出一幅风景画来,都是在混乱的情境中把用得着的成分单提出来,把用不着的成分丢开,来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诗有时也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作成。例如“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风吹草低见牛羊”……诸多名句都是从混乱的自然中划出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

⑦不过,创造的想象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因而大半要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联想又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班婕妤在《怨歌行》中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作品,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怀古”“忆旧”的作品大半起于接近联想,例如看到赤壁就想起曹操和苏东坡。

⑧《长信怨》里的“玉颜”一词中,“玉”和“颜”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只因为在色泽肤理上相类似,就嵌合在一起了。语言文字的引申义大半都是这样起来的。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中三个动词都是起于类似联想的引申义。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作“拟人”。一切移情作用都起自类似联想,都是“拟人”的实例,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鸟”、《长信怨》中的“寒鸦”等。人变成物通常叫作“托物”,班婕妤自比“团扇”就是实例。最普通的托物是“寓言”,寓言大多拿动植物的故事来隐射人类的是非善恶。

⑨总之,艺术创造想要意造出更为缥缈的空中楼阁,是需要借助想象的,如此才能更好地慰情遣兴。

(作者:朱光潜。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