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 )
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 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 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央行政监察体系囊括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都察院、六科培事中、巡抚,总督都御使等,这种严密的中央行政监察网络,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来说,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脱离不了为皇权服务,加强封建统治的历史局限。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以及巡抚、总督都御使的设置和沿革,虽以监察百官清康与否为重要任务,但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监察国家官员对皇帝忠诚与否。由于封建社会皇权凌驾于监察权之上,无论是中央监察机构还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均是为了代表皇帝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整个国家行政体制运行的稳定。

材料二: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盆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奉恶。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刘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洛克说;“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权力对付权力。”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在实施中即为:政府向谁负责,就由谁行使对行政的监督权。所以在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多设立在议会之内,由专门机构负责,体现为一种立法监督和行政监察的夸一。监察机构从形式上看主要有二类,'是监察委员会——议会之中专司国家行政监察职能的常设委员会机构,负责一般的行政监察;一是监察专员——直属议会,是议会中高级官员,但不是议员,由国家元首任命且只对议会负责。

——摘编自屈双湖《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伴随着国家治理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加强,最终形成在中国本土法文化的土壤中诞生的中国古代监察法制。

秦统一以后,建立了御史府,御史大夫参议国之大政,主要职掌察举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行为,纠举和弹劾违法犯罪……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作为监察区,每州设一名监察官刺史负责监察。刺史级别不高,官秩不过六百石,但巡察代表中央,可以监察二千石地方长吏和豪强势力。

唐朝在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诸御史。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唐朝以“道”为监察区……临时派出监察御史,具有奉敕特使的性质,或者定期巡视。

为了巩固皇权,明朝洪武年间,废御史台三院制为都察院一院制,使监察权力更加集中……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臵监察御史,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

清袭明制,都察院仍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清朝的封疆大吏总督和巡抚亦构成地方监察机构,这些封疆大吏不仅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事行政司法大权,同时兼有监察地方之权。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到十九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健全议会监察职能。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