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
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许洁明《英国通史》
国家 | 时间 | 宪法(宪法性文献) | 确立政体 |
英国 | 1689年 | 权利法案 | 君主立宪制 |
美国 | 1781年 | 1787年宪法 | 民主共和制 |
德国 | 1871年 | 德意志帝国宪法 | 君主立宪制 |
法国 | 1875年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民主共和制 |
中国 |
西方 |
|
材料一 |
清雍正年间,有人因作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为是讽刺朝廷被处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
“让真理来代替迷信,让正义来代替偏私,让平等来代替强权,让人权来代替压迫” ——伏尔泰 |
材料二 |
|
图2 权利法案 |
材料三 | 康熙帝多次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 16世纪的英国,呢绒占英商品总出口量的86%,煤产量增加14倍,占全欧产量的五分之四,冶金和造船等都有了显著发展。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