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判断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维新变法运动
1898年,道光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举一反三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科举的历史,有助于正确认识今天的高校招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应过科举的只是少数……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的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的选拔人才。——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二:“有人于此,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 ----摘自(明)张岱《石匮书》
请回答:
某一历史网站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确切的是( )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后更名为北京大学。
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三人“殊途同归”都是为了(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里的“变”指的是( )
有学者指出:“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字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等报…(江浙)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底层社会伸展,1898年5月11日无锡出版的《无锡白话报》,就是明证…”这说明维新变法运动(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浙江省余姚市城区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法治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社会法治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社会法治试卷
浙江省舟山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学科素养监测社会法治试题卷-初中历史与社会
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学科素养监测社会、法治试题卷-初中历史与社会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