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9899万人,一贫困县832个。通过脱贫攻坚,从2013年到2018年,连续6年每年完成减贫任务千万人以上。目前,全国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60万人,贫困县399个。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1)、材料一中,数据及其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我国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什么样的发展思想?
(3)、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各有什么重要意义?
举一反三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这是央视给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发的颁奖词。

36年来,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绝壁凿天渠,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梁长2200米的水渠,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被当地群众称为“当代愚公”。

草王坝曾缺水严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1958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长。他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这句话成了黄大发的人生信条。由公社牵头,村里组成施工队,黄大发任指挥长,开始修建“红旗大沟”,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工程只打通了116米长的隧道,水渠被废弃。但黄大发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改变贫困现状。1989年,54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

经过多方奔走和申请,1992年底,修渠工程立项。次年正月初三,水渠工程冒着大雪开工,黄大发既当指挥长又当技术员,年近六旬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修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崖壁成了难题,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吊下悬崖测量。修渠期间,黄大发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承受着悲痛,坚守在修渠一线,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河水第一次满满地流进草王坝村,群众给这条渠命名为“大发渠”。

水渠修好后,为了兑现“致富”的诺言,黄大发把精力又放在脱贫致富上。他先后带头搞起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

请问:感动中国人物、共产党员黄大发36年始终不变的“初心”是什么?而他践行初心的过程又表现出他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答出4种即可)

【改革开放增自信共享发展显初心】

某校九年级(5)班的同学围绕“改革开放自信共享发展显初心”主题开展探究性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我国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的根本动力。经过40多年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人民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谈认识

(1)请根据材料一,分析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2023年1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宁开幕。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广西在过去的五年成就非常显著,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实现广西全面振兴,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谋策略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广西实现全面振兴出谋划策。

存在的问题

出谋划策

问题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问题②:广西山多,人口也多,一半人在农村。有些地方比较闭塞,还有一些地方为喀斯特地貌,开发起来不容易。高速公路网也比较稀疏,通讯条件较差,大量农产品出现滞销情况。

 

问题③:小农思想比较严重。对教育这块,普通的中小城市不太看重教育,部分地区还在用方言教学。平均受教育年限比东部地区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