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一中2019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元至元二年(1336年),他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垂,为官清正,以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但刘基在极端腐败的元末很难得到重用,在蒙古贵族眼中,他始终摆脱不了“南人”的身份和地位。三十岁那年,刘基首次辞职。在数次重新起用和辞官之后,刘基对元朝心灰意冷,隐居青田,期间撰写了《郁离子》一书。他用生动而洗练的寓言故事反映了元末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并为解决这些矛盾作出了设计。后人评价说:“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下婆州,力邀刘基出山。五十岁的刘基到达应天,呈上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过望,“留帷惺,预机密谋议”。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基又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然后北伐中原,遂成帝业。1367年授太史令,刘基上戊申大统历,并与李善长等一起编订律令,成为此后《大明律》的最初蓝本。洪武元年(1368年),刘基奏请创立军卫法。即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常-军队,士卒平时屯垦,战时从征,调遣任将一律归朝廷掌管。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末年刘基数次辞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刘基的主要历史功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