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鹤壁高中2019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材料一: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候《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① ② ③ ④
材料:谈者好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カ所能专制。入仕得官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高,“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吾人反治国史,见中国有君主,无立宪,以谓是必“君主专制”。何以必削足适履,谓人类历史演变,万逃不出西洋学者此等分类之外?然则中国社会,自秦以下,其进步何在?曰:亦在于经济地域之逐渐扩大,文化传播之逐次普及与夫政治机会之逐渐平等而已。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针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不能照抄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