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历史命题比赛模拟试卷(十六)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明太祖皇帝建立了空前庞大的监察机构,在中央,以都察院代替御史台,设正二品左右都御史,级别与六部尚书齐平,负责监察百官。同时,在六部又分设监察职官,称六科给事中,分别督查本部官员行为。在地方上,按省份将全国划为十三道,每道设监察御史监督地方。同时,中央会不定期派出巡按御史巡视地方,巡按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遇事可直接上奏。此外,明朝特有的厂卫特务机构也有督查官员的职权,锦衣卫持密令可越过刑部直接拘捕官员。

清代,我国古代最完整、最具封建特色的监察成文法《钦定合规》颁行实施,标志着封建行政监察行为被以法典形式固定了下来。为加强对皇族贵戚的监察,清朝设有宗室御史,即宗人府衙门,专门稽查皇族的不法行为。

——摘编自唐文昊《明清封建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二: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议会监察制度从此在英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模式。

英国议会议员的监察权力包括选举权、立法权、预算权、审计权、质询权、不信任权、弹劾权、纠正权、调查权等权力。议会有权调查政府施政情况,有权调查官员公私生活,以便补救纠正。后来,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议会监察专员署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其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履行公务,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英国议会的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只有犯有严重的不法行为时,才由议会两院弹劾免职,其薪金退休金也有立法规定,从统一基金中开支,由于有了这种保障,才有力地保障了其工作的独立性。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在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长期博弈中,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

——摘编自张传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街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街,担任宰相。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即所谓的“廷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