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绥化市2019届九年级语文升学大考试卷(二)

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范仲淹家贫,就学南都书舍 , 日煮粥一釜 , 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败矣。留守子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  ②釜:锅。③齑(jī)腌菜或酱菜。④啖: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就学南都书舍    于:

②既而败矣        悉: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大人闻汝清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4)、文中哪句话写出了范仲淹生活上的困难?(用原文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小题
                                                                                                     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在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 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 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干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  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幺?”
        “风。”
        爷爷淡波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城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赶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白《湖心亭看雪》)

【乙】万历四年,佥事徐廷裸重建之。万历二十八年,司礼监孙东瀛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也。春时,山景、喉罗、书画、古董,砌盈阶,喧阗扰嚷,声息不夜月登此阒寂凄凉如入鲛宫海藏。月光晶沁,水气滃之,人稀地僻,不可久留。

(节选百张岱《湖心亭》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钓的年号。②金(qiān)事;按察司下的属官。③司礼监;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④睺(hóu)罗:摩睺罗。宋元习俗,七夕供土偶,名“摩睺罗”。⑤鲛宫:龙宫。⑥滃:云气腾涌的样子。⑦《湖心亭》:《西湖梦寻》卷三中的一篇。《西湖梦寻》是一部风格清新的散文集,全书共五卷,通过追忆往日西湖之胜,以寄亡明遗老故国哀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