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西融安县2019年春季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鼓: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可状(名:说出) B、日光下(澈:清澈) C、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 D、乃记之而(去:离开)
(2)、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4)、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原句: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蜓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一条弯曲的蛇在爬行前进,时隐时现。 C、走到小石潭的西南去看,看到北斗星和蛇弯弯曲曲的,时隐时现。 D、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蜓前行,明明消失了却还看见。
(5)、将【乙】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6)、【甲】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举一反三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

邠州建学记(节选)(范仲淹)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 , 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邠城守。署事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国议改卜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 , 以树其德业哉?”

【注】①贰国政:指范种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③署事;到衙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心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