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2018-2019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①《乞巧》一诗的作者是{#blank#}1{#/blank#}。“乞巧”的意思是{#blank#}2{#/blank#}。这首诗描写的是{#blank#}3{#/blank#},这个节日在每年的{#blank#}4{#/blank#}。
②《嫦娥》一诗的作者是{#blank#}5{#/blank#}。诗中“云母屏风”指的是{#blank#}6{#/blank#}。诗人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blank#}7{#/blank#}的感受。
路人{#blank#}1{#/blank#}遥招手,怕得{#blank#}2{#/blank#}不应人。
历{#blank#}1{#/blank#} 史{#blank#}2{#/blank#} 灭{#blank#}3{#/blank#} 克{#blank#}4{#/blank#}
化{#blank#}5{#/blank#} 代{#blank#}6{#/blank#} 孙{#blank#}7{#/blank#} 植{#blank#}8{#/blank#}
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没有什么比语言更重要的了。法国作家都德有一句名言:“即使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把握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抓住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有一则萨尔瓦多谚语说:“语言不灭,民族不亡。”世界上各个民族都竭力维护本民族语言的神圣、庄严、崇高和纯洁。为了促使国人对自己语言的珍爱,法国每年都要举办家庭法语听写比赛活动。然而,我们国内的一些广告人,以成语——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语言实践锤炼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汉语言之奇葩充当广告词。借用成语本身已具有的知名度,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以此获得效益。例如:“咳”不容缓,领“鲜”一步,别无 “锁”求,“骑”乐无穷,默默无 “蚊”,百“衣”百顺……是对汉字艺术的自我贬损和破坏。作为中国人,我们在为祖国的语言感到骄傲时,更要维护她的尊严、纯洁和健康。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