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宇文孝伯字胡三,吏部安化公深之子也。其生与高祖同日,太祖甚爱之,养于第内。及长,又与高祖同学。武成元年,拜宗师上士,时年十六。孝伯性沉正謇谔,好直言。高祖即位,得入为右侍上士,恒侍读书。天和元年,迁小宗师,右侍仪同。及遭父忧 , 诏令于服中袭爵。出入卧内,朝之机务,皆得预焉。孝伯亦竭心尽力,时政得失,皆以奏闻。高祖深委信之,当时莫与为比。授开府仪同三司 , 历司会中大夫、东宫左宫正。建德之后,皇太子稍长,既无令德,唯昵近小人。孝伯白高祖曰:“皇太子四海所属,而德声未闻。臣忝宫官,实当其责。请妙选正人,为其师友,调护圣质,犹望日就月将。如或不然,悔无及矣。”帝敛容曰:“卿世载鲠直,竭诚所事。正人岂复过君。”于是以尉迟运为右宫正,孝伯仍为左宫正。六年,复为宗师。每车驾巡幸,常令居守。其后高祖北讨,至云阳宫,遂寝疾。驿召孝伯赴行在所。帝执其手曰:“吾自量必无济理,以后事付君。”是夜,授司卫上大夫,总宿卫兵马事。又令驰驿入京镇守,以备非常。宣帝即位,授小冢宰。帝忌齐王宪,意欲除之。孝伯叩头曰:“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帝不怿,因渐疏之。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徒必不免祸,为之奈何?”孝伯对曰:“为臣,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然帝荒淫日甚,诛戮无度,朝章弛紊。孝伯又频切谏,皆不见从。由是益疏斥之。后乃托以齐王之事,赐死于家。时年三十六。

(选自《周书》卷四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 B、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 C、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 D、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B、领,指兼任官职,一般为兼任较为低级官职。同样表兼任的词语还有“兼”等。 C、父忧,是父丧的婉辞。古代为官者父母死去,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称为“丁忧”。 D、三司,太尉、司徒、司空合称,“开府仪同三司”非官职,仅指与三公同样府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孝伯出身世家,仕途一直顺畅。他父亲是安化公宇文深,他从小受到太祖喜爱,16岁就封了官;高祖即位后不断得到升迁,守丧期间奉诏承袭了爵位。 B、宇文孝伯沉静正直,受命辅佐太子。他认为应选择正直的人做太子的老师和朋友,使太子每日每月皆有进步,皇帝认为他是最正直的人,让他担任左宫正。 C、宇文孝伯得高祖信任,接受托付后事。高祖每次外出巡察,都令他在京师留守;临终时急召他赴行宫托付后事,又令他骑马入京镇守,防止发生异常情况。 D、宇文孝伯忠诚敢言,触怒宣帝被杀。他认为臣子应以死尽忠,不可贪图荣华富贵,面对宣帝的荒淫无道滥杀无辜,他连续劝谏,最终惹恼宣帝被赐死在家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政得失,皆以奏闻。高祖深委信之,当时莫与为比。

②皇太子四海所属,而德声未闻。臣忝宫官,实当其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奂,字道明,彧兄子也。父粹,字景深,位黄门侍郎。奂继从祖球,故小字彦孙。年数岁,常侍球许,甚见爱。奂诸兄出身诸王国常侍,而奂起家著作佐郎。琅邪颜延之与球情款稍异,常抚奂背曰:“阿奴始免寒士。”

    奂少而强济,叔父景文常以家事委之。仕宋历侍中、祠部尚书,转掌吏部。升明初,迁丹阳尹。初,王晏父普曜为沈攸之长史,常惧攸之举事,不得还,奂为吏部,转普曜为内职,晏深德之。及晏仕齐,武帝以奂宋室外戚 , 而从弟蕴又同逆,疑有异意,晏叩头保奂无异志。时晏父母在都,请以为质,武帝乃止。

    永明中,累迁尚书右仆射。王俭卒,上欲用奂为尚书令,以问晏。晏位遇已重,意不推奂,答曰:“柳世隆有勋望,恐不宜在奂后。”乃转左仆射,加给事中。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与宁蛮长史刘兴祖不睦。十一年,奂遣军主朱公恩征蛮失利,兴祖欲以启闻,奂大怒,收付狱。兴祖于狱以针画漆合盘为书报家称枉令启闻而奂亦驰信启上诬兴祖扇动荒蛮。上知其枉,送兴祖还都,奂恐辞情翻背,辄杀之。上大怒,遣中书舍人吕文显、直合将军曹道刚领兵收奂,又别诏梁州刺史曹武自江陵步出襄阳。及道刚、曹武、文显俱至,众议闭门拒命。长史殷叡,奂女婿也,谏曰:“今开城门,白服接台使,不过槛车征还,隳官免爵耳。”奂子彪坚执不从,叡又曰:“宜遣典签间道送启自申,亦不患不被宥。”乃令叡书启,遣典签陈道齐出城,便为文显所执。叡又曰:“忠不背国,勇不逃死,百世门户,宜思后计,孰与仰药自全,则身名俱泰,叡请先驱蝼蚁。”又不从。奂门生郑羽叩头启奂,乞出城迎台使,奂曰:“我不作贼,欲先遣启自申,政恐曹、吕辈小人相陵藉,故且闭门自守耳。”司马黄瑶起、宁蛮长史裴叔业于城内起兵攻奂,奂闻兵入,礼佛,未及起,军人斩之。

(选自《南史》,有删节)

【注】①启:书信。②先驱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鲍防,字子慎,襄州襄阳人。少孤窭,强志于学,善辞章。及进士第,历署节度府僚属,入为职方员外郎。薛兼训帅太原,被病,代宗授防少尹、节度行军司马,召见,慰遣之。俄知留后,兼太原尹、节度使。入为御史大夫,历福建、江西观察使,召拜左散骑常侍。卒,年六十九,赠太子少保,谥曰宣。防于诗尤工,有所感发,以讥切世敝,当时称之。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善,时号“鲍谢”云。

(摘自《新唐书·鲍防传,有删改》

    ②(防)累官至河东节度使。人乐其治,诏图形别殿。丁乱,从幸奉天,除礼部侍郎,封东海公。贞元元年,策贤良方正,得穆质、柳公绰等,皆位至台鼎,世美其知人。时比岁旱,质对:“汉故事,免三公,烹弘羊。”权近独孤偭欲下按治,防曰:“使上闻所未闻,不亦善乎?”置质高第,帝见策嘉之。授工部尚书。

(摘自《唐才子传校笺》,有删改)

    ③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 为礼部侍郎时,尝遇知杂侍御史窦参于通衢,导骑不时引避,仆人为参所鞭,及参政秉政,遽令致仕。防谓亲友曰:“吾与萧昕之子齿,而与昕同日悬车,非朽迈之致,以余忿见废。”防文学旧人,历职中外,不因罪戾,而为俗吏所摈,竟以愤终。众颇悯防而咎参,故参之败不旋踵,非不幸也。

(摘自《旧唐书·鲍防传》,有删改)

    ④鲍防代总节度使,会回纥入寇,防遣大将焦伯瑜等击之,自良曰:“寇远来,难与争锋。请筑二垒扼归路,坚壁勿出,求战不许,师老而堕,其势易乘。”防不听。伯瑜战百井,大败。

(摘自《新唐书·李自良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 , 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

    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援兵至,陈友定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与工肆之人莫竞劝而尚德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 , 名立而功成,美彰而恶不生。是故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节选自《墨子·尚贤》)

材料二: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若夫鸡之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小。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能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自任之能,有立法使人从之之能,有消息辨护之能,有德教师人之能,有行事使人谴让之能,有司察纠摘之能,有权奇之能,有威猛之能。夫能出于材,材不同量。材能既殊,任政亦异。是故自任之能,清节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任;为国,则矫直之政。立法之能,法家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任;为国,则公正之政。计策之能,术家之材也,故在朝也,则三孤之任;为国,则变化之政。人事之能,智意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佐;为国,则谐合之政。行事之能,谴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佐;为国,则督责之政。权奇之能,伎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空之任;为国,则艺事之政。司察之能,臧否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师氏之佐;为国,则刻削之政。威猛之能,豪杰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将帅之任;为国,则严厉之政。

(节选自《人物志·材能》)

【注】①函:包含,容纳。②消息:变化,这里指在变化中周旋自如。③辨护:治理修护,这里指用智谋权术治理修护政事及制度。④师人:让人效法。⑤行事:出使之事。⑥使人:使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