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锷,字昆吾,太原人。始隶湖南团练府为裨将 , 嗣曹王皋为团练使,俾锷诱降武冈叛将王国良,以功擢邵州刺史。皋之节度江西也,李希烈南侵,皋与锷兵三千,使屯寻阳,而皋全军临九江,袭蕲州,尽以众渡,乃表锷为江州刺史。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皋攻安州,使伊慎围之,贼惧,而遣锷入城约降,使杀不从者以出。翌日城开,慎以贼降乃己功,不下锷,锷称疾避之。从皋朝京师,皋奏锷文用虽不足,而他可试。德宗擢为鸿胪少卿。先是,天宝末,西域朝贡酋长及安西、北庭校吏岁集京师者数千人,陇右既陷,不得归,皆仰禀鸿胪礼宾,月四万缗,凡四十年。至是,锷悉籍名王以下四千人,蓄马二千,奏皆停给。宰相李泌尽以隶左右神策军,以酋长署牙将,岁省五十万。帝嘉其功,迁岭南节度使。诸番舶至,尽有其税,于是财蓄不资。日十余艘载犀象珠贝,与商贾杂出于境。数年,京师权家无不富锷之财。进兼太子太傅,徙河东。河东自范希朝讨镇无功,兵才三万,骑六百,府库残耗。锷补完啬费,未几,兵至五万,骑五千,财用丰余。锷自见居财多,且惧谤,纳钱二千万。李绛奏曰:“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不听。卒。子稷,历鸿胪少卿。锷在番,稷常留京师,视势力高下以纳资焉。长庆二年,用稷为德州刺史,悉金宝、媵侍以行。节度使李全略利其货,因军乱杀稷,纳其女为媵。

(《新唐书·列传九十五》)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B、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C、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D、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2)、对下列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裨将”,在古代是“副将”的意思,“裨”,古代次等的礼服。 B、“节度”,管辖、治理。唐朝设置的节度使,是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 C、“鸿胪”,官职名,专管朝廷庆贺吊丧赞导之礼,汉武帝时始称。 D、“缗”,本义是计量金银的单位,在本文中是穿铜钱用的绳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锷屡立战功,却不争功。王锷先后在平定王国良叛变、李希烈南侵中建立勋业;面对伊慎贪功的言行,王锷称病回避。 B、王锷精明能干,善于理财。任鸿胪少卿时,他成功协助李泌处理天宝年间数千外宾陈案,每年为国家节省五十万缗开支。 C、王锷聚敛财富,沦为贪官。在岭南节度使任上,王锷广征诸国船舶之税,中饱私囊,利用职权,贿赂权贵。 D、王锷受到弹劾,祸及子女。他因财多惧谤,讨好朝廷,献出家财两千万缗,但仍受到弹劾,儿子王稷最终也因财货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是,锷悉籍名王以下四千人,蓄马二千,奏皆停给。

②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父佑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愈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节选自《宋史·王旦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聈 , 沧州景城人,后徙洛阳。聈少孤,好学,长豪旷,不乐为衔检事。擢明经第 , 始调清苑尉,历除殿中侍御史。会朔方元帅魏元忠讨贼不利,劾奏副将韩思忠败,律当诛。聈以“思忠偏裨,权不己制,且其人勇智可惜,不宜独诛”,固争,得释,聈亦出为渭南令。

    景龙末,授桂州都督。州有兵,旧常仰饷衡、永。聈始筑罗郛 , 罢戍卒;埭江,开屯田数千顷,以息转漕,百姓赖之。后求归上冢,州人诣阙留。有诏:“桂往罹寇暴,户口凋瘠 , 宜即留,以须政成。”在桂逾期年,人丐刻石颂德。初,刘幽求放封州,广州都督周利贞必欲杀之,道出聈所,聈知其故,留不遣。利贞移书督趣,幽求惧曰:“势且难全,正恐累君,奈何?”聈曰:“公之坐,非朋友所绝。聈在,终不忍公无罪就死。”俄崔湜等诛,幽求复执政,故诏幽求为刻石辞。迁鸿胪少卿,充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开元二年,吐蕃以精甲十万寇临洮,次大来谷,其酋坌达延以兵踵而前。聈率所部二千与临洮军合,料奇兵七百,易胡服,夜袭,去贼五里,令曰:“前是寇,士大呼,鼓角应之。”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互一舍而近。聈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追至洮水,败之,俘获如积。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清源县男,兼原州都督。九年,兰池胡康待宾据长泉反,陷六州,诏郭知运与聈讨平之。封清源公,官一子。玄宗以宫人赐知运等聈独不敢取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讵有常近围掖而臣子敢当乎誓死以免见听卒,尚书左丞相,谥曰忠烈。

(摘编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

【注】①聈:读“yǒu”。②罗郛:城圈外围的大城。“郛”读“fú”。③埭:读“dài”,土坝。④凋瘠:衰弱贫病。“瘠”读“jì”。⑤坌:读“bèn”。⑥讵:读“jù”,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施世纶,字文贤,汉军镶黄旗人,琅仲子。康熙二十四年,以荫生授江南泰州知州。世纶廉惠勤民,州大治。淮安被水,上遣使督堤工,从者数十辈,驿骚扰民,世纶白其不法者治之。湖北兵变,官兵赴援出州境,世纶具刍粮,而使吏人执挺列而待,兵有扰民,立捕治,兵皆敛手去。后擢扬州知府,又移江宁知府。三十五年,琅卒,总督范成勋疏以世轮舆情爱戴,请在任守制 , 御史胡德迈疏论,世纶乃得去官,复居母丧。岁馀,授苏州知府,仍请终制,辞不赴。三十八年,既终制,授江南淮徐道。

    四十年,湖南按察使员缺,九卿举世纶,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榖之事则相宜耳授湖南布政使。世纶至,尽革徭费,民立石颂之。四十三年,移安徽布政使。四十九年,迁户部侍郎,督理钱法。五十四年,授云南巡抚,未行,调漕运总督。世纶察漕运积弊,革羡金,劾贪弁,除蠡役,以严明为治。岁督漕船,应限全完,无稍愆误。

    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所至有惠政,民号之曰“青天”,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既不得请,人出一钱建两亭府署前,号一文亭,步军统领托合齐方贵幸,出必拥驺从。世纶与相值,拱立道旁俟。托合齐下舆惊问,世纶抗声曰:“国制,诸王始县驺从。吾以为诸王至,据立以俟,不意为汝也!”将疏劾,托合齐谢之乃已。赈陕西,陕西积储多虚耗,将疏劾。总督鄂海以世纶子廷祥知会宁,语徵及之,世纶曰:“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於子?”卒疏言之。鄂海坐罢去。

(节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传六十四》,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卯发,字汉卿,昌州人。淳祐十年,以上含登 , 为遂宁府司户、潼川签判、宣城宰。素以节行称,中被论罢,咸淳七年,起为彭泽全。十年,权通判池州。

    大兵渡江,池守王起宗弃官去,卯发摄州事,缮壁聚粮,为守御计。夏贵兵败归,所过纵掠,卯发捕斩十余人,兵乃或。明年正月,大兵至李王河,都统张林屡讽之降,卯发忿气填膺,瞠目视林不能言。有问以提身之道者,卯发曰:“忠义所以褆身也,此外非臣子所得言。”林以兵出巡江,阴降,归而阳助卯发为守,守兵五百余,柄皆归林。卯发知不可守,乃置酒会亲友,与饮诀,谓其妻雍氏曰:“城将破,吾守臣不当去,汝先出走。”雍氏曰:“君为命官,我为命妇,君为忠臣,我独不能为忠臣妇乎?”卯发笑月:“此岂妇人女子之所能也。”雍氏曰:“吾请先君死。”卯发笑止之。明日乃散其家资与其弟侄,仆婢悉遣之。

    二月,兵薄池,卯发晨起书几上曰:“君不可叛,城不可降,夫妻同死,节义成双。”又为诗《裂衣书诗寄弟》别其兄弟,诗曰“城池不高深,无财又无兵。惟有死报国,来生作弟兄。”与雍盛服同缢从容堂死卯发始为此堂名可以从容及兵遽领客堂中指所题扁曰吾必死于是。客问其故,曰:“古人谓‘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此殆其兆也。”卯发死,林开门降。大元丞相伯颜入,问太守何在,左右以死对。即如中观之,皆叹息。为具棺衾合葬于池上,祭其墓而去。事闻,赠华文阁待制,谥文节,雍氏赠顺义夫人,录二子为京官。

(选自《宋史·赵卯发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 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之,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诰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 , 遣人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 , 议之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