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高三文综历史统一测试试卷

“他们努力创造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其主要方法是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材料中的“他们”是(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汉的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经过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经学与律学关系密切。《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使儒家学说法典化。明朝朱元璋“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让民间推荐年高德劭之人向民众宣读并讲解《大诰》《大明律》等,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各地还普遍设立了“旌善亭”,以为表彰劝善之用。最终得以教化大行,秩序安定。

——据陈鹏生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材料二:面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严复有鉴别有选择地译述孟德斯鸠的《法意》等经典著作。严复认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的安定幸福,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法治的力量。严复主张依法治国,法律应当维护国民的自由权利,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构,以期伸张正义,维护公理。

——林平汉《严复对中国近代法制思想的贡献》

材料三: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毛泽东确定“五四宪法”的重要使命。宪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步骤都做了规定。宪法在制定的时候就被确定为过渡性宪法,被作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它成为中国宪法史上不可逾越的界碑,成为现行宪法的母本。

——据蔡定剑主编《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历史学家李剑鸣说: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是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变成有条理有意义的历史知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戊戌变法的若干信息

序号

信息

1

康有为说“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2

康有为说“弱亡中国皆此物也(指旧的官僚体制),诚宜尽撤。”

3

光绪帝在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

4

康有为说如要“尊君权”,“非去太后不可”。

5

维新派认为“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图自强在一反掌间尔。”“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6

地方官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

7

积威既久,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至今每闻锣鼓之声,或闻吆喝之声,或闻雷辄变色云。……而诸臣之敢屡次抗拂上意者,亦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

8

赫德说维新派“不顾中国的吸收力量,三个月内所想改革的政事,足够中国九年消化”

9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不仅顽固派难以接受,不少维新派也接受不了,翁同和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10

“皇上下诏定国是。决行改革,于是诸臣上奏,虽不敢明言改革之非,而腹诽益甚。五月初王下诏废八股取士之制,举国守旧迁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之术矣。”

上面材料是关于戊戌变法的一些零散信息,请你围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这一主题,将这些零散信息概括整理出有条理有意义的历史知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