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④教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相关资料 |
讨论问题 |
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
①该法律制定的立法依据是什么?它的制定过程说明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
全国人大代表听取、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
②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
在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我们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我们要把宝贵的资金用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③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国家开展这些工作的合理性。 |
材料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现状
图1 1978-2016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 图2 2016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布
材料二:某贫困县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并把扶贫方案在政务宣传窗公布。公示栏内容摘要如下:
扶贫对象 | 帮 扶 内 容 |
穷且志短 的贫困户 | 扶贫先扶“志”:主动走访精神贫乏的村民,从精神上帮扶。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勤劳实干的精神。 |
有劳动能力 的贫困群众 | 扶贫必扶“智”:指定学校开办半年期的农业技术免费进修班,邀请农技专家来开设讲座或进行现场指导等。 |
重点贫困村 | 扶贫宜扶“自”:依托村庄独特的山水、人文、景观,精准制订立足重点贫困村实际的扶贫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政策扶持。 |
【数说杭温铁路】 材料一:杭温高铁是首条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高铁项目,全线设9个车站,正线桥梁105座,正线隧道76座,桥隧比高达94.7%。全国专家惊叹:“它创造了中国的又一个奇迹”。 材料二:高铁建设工程在隧道的爆破施工工艺上进行创新。按照传统作业方法,全断面开挖一个工作面需要熟练工人在完全不通风的隧道里工作4个小时。创新聚能水压爆破的方法后,可以节约30分钟,炸药用量少了将近一半,更环保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材料三:浙江2024年上半年GDP累计为4.09万亿元,成绩喜人,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四。 |
【共享浙里成果】
——《中国网》 |
【助力未来发展】 材料五:产业能否“好风凭借力”?近年来,一趟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满载着各类货物驶向不同国家和地区。杭温高铁的开通,将更多城市的货物链接到“世界超市”,让浙江对外贸易的触角伸得更远,也可以方便在义乌的世界商人到沿线的各个城市参观交流合作。 ——《浙江宣传》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