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学业测评考试试卷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反映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重大事件)是什么?此重大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集中力量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4)、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5)、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举一反三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超级工程,这些工程不但成为时代的印记,也铸就了非凡的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武汉修建一座长江大桥是几代人的梦想。清朝就曾有这设想,在孙中山的《治国方略》中也有规划,但限于当时国力薄弱,未能实施。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凸现,建造大桥跨越长江天堑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中央指示:“修建的长江大桥应当成为一个卓越的建筑,它不但应以现代化的技术解决国家巨大的经济课题,而且在建筑技术上还应以雄伟壮丽的外观标志中国的新时代。”

——程中原《红色地图:党史记忆90年成长地标》

材料二   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并于1969年建成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在修建这条著名“人工天河”的过程中,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肖力、邢洪儒《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研究》

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性符号,重大工程在国家科技创新、产业调整、服务贸易等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大指引与牵引作用。实现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突破,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实现历史跨越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重大工程将越来越成为中国由大到强的新“名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工程建设述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