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东方人偏爱“孙悟空”

王玥娇

    似乎是为了应景,猴年还没开始,猴急的人们就已经有些闹腾,先是央视春晚发布的吉祥物“康康”因为太丑被疯狂吐槽,接着是“帮六小龄童上春晚”的群众呼声惊天动地。因猴子而起的任何风波都可以理解,毕竟十二生肖里很难找出第二个与人类如此相像的动物了。

    在中国,猴子可以成为众多动物中格外不同的那一个,得益于明代小说《西游记》。有人将这部作品总结为一个关于秩序的故事,托孙悟空的福,猴子因此成为秩序挑战者的化身,它们生性顽劣、无视规则,就如同五月天在《孙悟空》里唱的那句:“齐天大圣是我,谁能奈何了我?”

    在古人看来,猴子有奇效。在马厩中养一只猴子,能帮助发现马病,防止瘟疫扩散,孙悟空被玉皇大帝封为“弼马温”,就被认为取自“避马瘟”的谐音。

    除了中国,还有一些东方国家为猴子封“圣”。印度有只神猴哈奴曼,比孙悟空早诞生一千多年,和悟空一样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但它拥有四张脸、八只手,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他解救阿逾陀国王子罗摩之妻悉多,与罗刹恶魔罗波那大战,完全是英勇的化身。胡适考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大圣的原型取自于此。

    泰国则直接赋予“孙悟空”门神属性,春节时,不少泰国华人会把“大圣灵符”请回家并高高地贴在门前,祈盼齐天大圣保佑自己全家平安、身体健康。日本有不少“猴子”主题的神社,其中最著名的是号称“天下第一猴子神社”的日吉神社,猴子作为“山神的使者”,雕像林立。

    日本人对猴子的偏爱,还体现在漫画上。受《西游记》影响颇深的日本漫画,创造过无数个“孙悟空”。

    《我的孙悟空》出自创作了阿童木的漫画大师手冢治虫之手,极具个人情怀。这部作品画风超萌,但比起猴子,他笔下的“孙悟空”似乎更像米老鼠。另一部影响巨大的同主题漫画是《七龙珠》,主角赛亚人一身的肌肉线条,在外型上找不到猴子的任何影子,但不守规矩、无法无天的“内核”是相通的。

    “哆啦A梦之父”藤子·F·不二雄笔下的“孙悟空”完美展现了漫画家强烈的个人风格,他让一个男孩穿着猴子样式的太空服坐时光机回到过去拯救三藏法师,并表示这个男孩就是孙悟空的原型,脑洞值得表扬,但“孙悟空”的造型基本等同于“长毛版大雄”。

(选自杂志《博客天下》,有删改)

【链接一】古籍《白虎通》的说法:“猴,候也。”猴子看到人设置机关诱捕,就登高四望、等着中途截获猎物,因此得名。猴子聪明、机警、善于应变,不少少数民族将此物种视作祖先,《西藏王统记》里的神话认为,藏人的先祖就是由猕猴变来的。

在民间故事中,猴大多被塑造成巧用智慧的形象。成语“火中取栗”出自于法国拉·封丹的寓言故事《猴子与猫》,猴子花言巧语诱使猫从火中取栗,结果栗子被猴享用,而猫爪的毛却被火烧秃。

【链接二】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其吉祥寓意与“侯”有关。“侯”是中国古代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由于“猴”与“侯”谐音,猴的形象通常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背着另一只猴子,取“辈辈封侯”之意。

【链接三】“猴赛雷”是广东话“好犀利”的谐音,在猴年成为网络流行语。但在汉语表达里带“猴”的词语很多含贬义。如“尖嘴猴腮”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沐猴而冠”指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还有“猴子偷瓜——连滚带爬”“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等俗语,都带贬义。

英语世界中的猴子几乎没有正面形象,带monkey的词组大多关于戏谑或危险。《美国俚语历史辞典》中用monkey on my back来表达芒刺在背,后来演变为对某事上瘾,尤指毒瘾;想说耍花招、搞鬼,就用monkey business;make a monkey out of则代表让某人出丑、难堪……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猴子是生肖中第二种与人类相像的动物,所以由猴子引起的猴年风波可以理解。 B、孙悟空被玉皇大帝封为“弼马温”,是因为他能帮助发现马病,防止瘟疫扩散。 C、从动物上升到神,东方人赋予猴子不同的文化意义,而印度与中国则比较接近。 D、不少少数民族将聪明机警的猴子视作祖先,认为他们的先祖就是由猕猴变来的。
(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日本漫画中的“孙悟空”大多受《西游记》的影响,但不会原封不动照搬原著。 B、“猴”与“候”“侯”“好”等字谐音,引申出的不同寓意都受到中国人喜爱。 C、汉语中带“猴”的词语大多取猴子的不雅形象和毛躁举止为意,难免带有贬义。 D、猴子在英语中的形象全是负面的,由此可见猴子在西方国家不如在东方受欢迎。
(3)、纵观上述材料,东方人眼中的“孙悟空”有哪些形象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那晚,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声去了,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时,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周瑜也注意到了我,因为在这旷野上,睁着眼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
        我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这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着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声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了鼓槌和号角,他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他说。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他说。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色的月光。战马依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各题。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微尘远,山花近

    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个忙吗?”

    “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鹅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

    沉默。等待。

    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趟活儿。

    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落幕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博,我认识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地方路况不好,摩托车去危险,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宿住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还差点误会了他。

    “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竞也替他们帮腔:“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车子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希望公众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陈履生在央视《开讲啦》的演讲(节选)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14年被美国国际主题公园及景点协会评为全世界观众人数第二多的博物馆,位于法国卢浮宫之后。博物馆正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窗口。

    我去过世界上160家博物馆,但是很难一眼看到底每一个馆的藏品,因为藏品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博物馆需要不断地去看,博物馆因展览而鲜活。博物馆应该是什么?博物馆除了有独特的藏品、宏伟的建筑、多功能的设施外,它应该是我们受教育的第二课堂,一个特别的休闲场所,还应该是我们公众的文化依赖。在世界范围之内,博物馆正在越来越多样化。阿姆斯特丹有一个世界最大的电影博物馆。这个电影博物馆每年的观众中,有三分之二不是来看展览的,是来喝咖啡的,来吃饭的。这就是博物馆独特的休闲功能,这是培养公众对于博物馆形成独特的文化依赖的重要一环。

    可能你们都没有猜到我的中国梦是什么,我的中国梦并不复杂,很简单,就是两条。第一条,是希望国家博物馆的护栏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这一点我感到很伤心,因为国家博物馆的护栏是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多的。第二条,就是我希望我们的后人能够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他们的婚礼。年轻人如果在这里举办婚礼,未来他们有了孩子之后,他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博物馆,并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是在这里结的婚,他们的父母对这里的文化感觉。这种代代相传所形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依赖,正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和价值。

    我的这两项,不算要求很高的中国梦,但在当下中国实现有相当的困难。所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公共空间中,我们希望公众能够更多地走进博物馆,不是一次、两次。因为数以万计的历史文物、艺术品陈列在那里,它们每天静静地在自己的位置之上,给予每一位过客,发出了它们的文化信号。这个信号,时间有长有短,有远有近,但是它们所表露的中华文化的传统绵延不绝,这是我们今天博物馆所承担的一个独特的历史使命。

◇陈履生在演讲后与青年代表的对话(摘录)

青年代表: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婚礼是许多青年的愿望,如果我不是去年结了婚,我愿意一直为此等下去。

陈履生:在博物馆举办婚礼,这是对文化的尊崇。但有小学生进去打牌,我叫保安请他们出去。我在微博上发了这条消息,结果被一些人围攻:哪条法律规定博物馆里不能打牌的?

青年代表:我觉得您的中国梦并不难实现.我很想帮助您实现它,但不知道我们应该在哪里发力?

陈履生:我去过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比如巴西,展览馆里没有空调,很闷热,巨大的陶器全是裸展,没有护栏,没有玻璃罩。我们大厅里没有护栏的现代青铜雕塑。每个人去都要摸一下,都把青铜摸成了黄铜。我们曾经举办过法国艺术展,第一天发生了一件让人很后怕的事情,观展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为了拍照,一个人的手机碰到了最重要的一幅作品——法国马奈的作品画框上,如果碰在画上,后果不堪设想。我认为在博物馆拍照很傻。

◇丽水市博物馆举办庆“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2016年5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也是丽水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后的第一个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5月18日上午,为了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丽水学院民族学院话剧团在丽水市博物馆序厅演出了音乐话剧《牡丹亭》。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曾任遂昌知县五年,这期间写的《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