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的阳光

北雁

    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趁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除草挑稗,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

    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几十年。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让土地闲着?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⑦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炸出豆子,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⑧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 , 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

    ⑨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6日)

(1)、阅读全文,请围绕“父亲”概括主要情节。

————父亲稻田织锦————父亲被雨淋透——

(2)、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3)、文章第⑤段和第⑧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4)、比较本文第⑨段画线句子和下面链接材料,请分别说说人物描写方法和抒发情感的异同点。

【链接材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下面题目。
                                                                                                  一 碗 米 粉
                                                                                                      徐全庆
       ①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②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去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③车站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④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⑤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杨。
        ⑥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⑦父亲开始带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
        ⑧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⑨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⑩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⑾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老杨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⑿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
        ⒀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摘自《天池小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玫瑰奇迹

林清玄

       有一天,突然兴起这样的念头:到台北我曾住过的旧居去看看!于是冒着满天的小雨出去,到了铜山街、罗斯福路、安和路,也去了景美的小巷、木栅的山庄、考试院旁的平房……

       虽然我是用一种平常的态度去看,心中也忍不住波动,因为有一些房子换了邻居,有的改建大楼,有的则完全夷为平地了,站在雨中,我想起从前住在那些房子中的人声笑语,如真如幻,如今都流远了。

       我觉得一个人活在这个时空里,只是偶然地与宇宙天地擦身而过,人与人的擦身是一刹那,人与房子的擦身是一眨眼,人与宇宙的擦身何尝不是弹指一挥间呢?我们寄居在宇宙之间,以为那是真实的,可是蓦然回首,发现只不过是一些梦的影子罢了。

A.我们是寄居于时间大海洋边的寄居蟹,踽踽终日,不断寻找着更大、更合适的壳,直到有一天,我们无力再走了,把壳还给世界。一开始就没有壳,到最后也归于空无,这是生命的实景,我与我的肉身只是淡淡地擦身而过。

       我很喜欢一位朋友送我的对联,他写着: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每天观望着滚滚红尘,想到这八个字,都使我怅然!

       可是,人间的某些擦肩而过,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有情有义又有天真的心,就会发现生命没有比擦肩而过的一刻更美的。

       我们在生命中的偶然擦肩,是因缘中最大的奇迹。世界原来就是这样充满奇迹,B.一朵玫瑰花自在开在山野,那是奇迹;被剪来在花市里被某一个人挑选,仍是奇迹;然后带着爱意送给另一个人,插在明亮的窗前,仍是奇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一朵玫瑰而言,生死虽是必然,在生与死的历程中,却有许多美丽的奇迹。

       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对当下因缘的注视,都是奇迹。

       我在从前常买花的花店买了一朵鹅黄色的玫瑰,沿着敦化南路步行,对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微笑致意,就好像送玫瑰给他们一样。

       我不可能送玫瑰给每一个人,那么,就让我用最诚挚的心、用微笑致意来代替我的玫瑰吧!我们在生命中的每一个相会也是偶然地擦肩而过,在我们相会的一弹指,我深信那就是生命最大、最美、最珍贵的奇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职业生涯规划,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职业生涯规划”如今不再是新名词,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在高中大面积推开,并逐步向初中普及。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

    (调查研究)“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课题组对某校高一新生,做了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学子心声)

    爽爽是大四学生,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是找了大半年工作,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她都说不清。“我觉得我适合当护士,可我学的是会计。当初填志愿的时候,我明明填的是浙江某大学的英语专业,可是,等我和同学出去玩了,我爸偷改了我的志愿,学校和专业全改了。”

    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她学得不开心,几度厌学,现在找工作又特别迷茫。听说有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后, 她不禁感慨:“要是我那时候能有这样的辅导多好,怎会走这些弯路?真是郁闷!”

    (规划辅导)

    中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指导师往往会对他们进行这样的“心理测试”:

    今天,你准备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旅行。刚走出家门,一个白胡子的神仙突然在你面前出现。他告诉你,他可以送给你一个礼物,作为你旅途的坐骑,你会选择哪一个?

    A.一头强壮的大象

    B.一头被视为神物的单峰白骆驼

    C.一匹《射雕英雄传》里提到的汗血宝马

    一般人的逻辑是不是这样的?我喜欢宝马,因为很威风,很漂亮,而且跑得很快,我喜欢这种奔驰的感觉。我不喜欢骆驼和大象,因为太慢了!但如果是去沙漠,骑大象走不出二十公里就得渴死。如果去草原,要一头骆驼又有何用?

    (专家说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美国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明确规定职业生涯教育要从6岁开始。日本也要求从小学开始就必须进行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展高中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太迟了!在填报志愿时,许多学生不但对大学的专业学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一无所知,就连对自己的兴趣与适合的东西也不够了解。在大学阶段,许多学生由于选择了不感兴趣的专业而表现得很懈怠,甚至荒废了学业。

    深圳市光明新区教科研中心刘会金:绝大多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毕业时有将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学错了专业,近65%的同学将跨专业选择职业,就业过程相当痛苦。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家长、教师习惯于“分数优先”原则,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志向。

    温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马玉斌: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是帮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和职业的匹配度。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就定下具体明确的职业方向,而是要让学生在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把兴趣转变成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在选课和选专业方面能够有的放矢,激发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摘自互联网,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赵丽宏

    ①友人赠我一株水竹,栽在一个姜黄色的小陶盆里,细细长长的茎,举着几片水灵灵的扇形绿叶,清秀文雅,十分可爱。然而隔不多久,不知什么原因再也没能恢复生机。小陶盆便空了。

    ②空陶盆搁在桌子上,实在不美观,想再栽一些什么花草,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天,母亲打扫厨房时,在屋角发现几个芋艿 , 这是去年冬天留下的,已经萌出了青青的芽。这芋艿不也可以种在空陶盆里吗?母亲笑了:“这怎么是芋艿待的地方?小小一个花盆会憋死它呢!”我不以为然,把一个鸡蛋大的芋艿种进了陶盆。盆儿太小,只两把泥土,就把芋艿埋起来了。

    ③我决定在花盆里种芋艿,倒并不全是盲目,因为我喜欢芋叶的形状,并且觉得它们有点像荷。那是儿时的事情了,一次去乡下,看到农民在一大片芋田里浇水,我忍不住惊叫起来:“那不是荷叶吗?怎么不长在水里呢?”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两点根据:首先是叶的形状,圆圆的,翠生生的,接近荷叶;还有一点更要紧,水珠滴在芋叶上,就像一颗颗亮晶晶的珍珠微微颤抖着、滚动着——我总以为只有荷叶才如此……

    ④芋芽蹿得很快,开始只是细细的一小段,就像孩子们削得尖尖的小铅笔头,没过几天就有食指那么长了,再过几天,一片椭圆形的叶悄悄舒展开来,像一顶绿色的小伞,撑开在小陶盆之上。第二片叶子很快又蹿出来了,而且一下子就超过了第一片叶子,那细细的叶茎足有一尺多长。这以后,它就似乎定了形,再也没有什么变化。

    ⑤“噢,真美!这是什么花草?”见到它的人几乎都会赞叹和疑问。

    ⑥我的回答自然挺得意:“是芋艿。没想到吧!”我为自己这小小的“创意”而得意。

    ⑦真的,这样长在小陶盆里的芋真有一股子灵气。纤长的叶茎托着一大一小两片圆叶,组成了一个“V”字。叶子是浅浅的绿色,浅得近乎透明,像是用玛瑙和绿玉雕刻出来的。每天夜里,芋叶悄悄地卷起来,清晨又不知不觉地舒展开了,这时候,叶面上总是凝聚着一颗晶莹闪烁的水珠。书桌上有了这样一盆植物,屋里的气氛变得清新而又生动。比之先前的那株水竹,这芋一点儿也不逊色呢!

    ⑧芋叶没再增加,茎却越来越长,并且愈加显得纤细柔弱。有一天傍晚回家,我发现它有了很大变化,原来那个“V”字不见了,两片叶子都倾向了一个方向,仿佛两个人同时在向谁深深地弯腰鞠躬。芋叶依然是浅浅的、近乎透明的绿色,并没萎缩的迹象,这是怎么回事呢?母亲走过未瞅了瞅,说:“它是想见光。”我一看,果然,芋叶倾斜的方向正是窗子的方向。于是,我轻轻地将小陶盆转了半圈,两片芋叶便背向窗口了。我想,这样一来,它们自然会转过来的。第二天,芋叶真的动了,先是直起来,到傍晚,竟又恢复了前一天傍晚的模样。

    ⑨这样经历了好几个反复。不管把小陶盆转向哪一边,两片芋叶总是不屈不挠地再转过来,倒向窗口。它的顽强和执着使我惊讶,我时常有一种幻觉,书桌上的这株芋仿佛变成了一只关在小笼子里的鹤,它拼命地扇动着两片绿色的翅膀,想冲出去,失败了一次,又冲了一次,……“哦,这坚忍而又可怜的鹤啊!”它终于显得疲倦了,原来水灵灵的叶子耷拉着,失去了绿玉般的光泽,微微泛出黄色,纤长的茎叶上也出现了好些焦黄的斑点。它憔悴了。

    ⑩它未能开花结果,就悄然结束了生命的旅程,面对着又变得空空的小陶盆,我的心里充满了内疚,母亲的话在耳畔回响着:“这怎么是芋艿待的地方?小小一个花盆会憋死它呢!”

【注】①芋艿(yù nǎi):简称“芋”,俗称“芋头”。 ② 耷(dā)拉:松弛地下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

明前茶

①枇杷园的中央,有一块空地,老祝捐出的十棵枇杷树,就围绕着这山间少有的平整之地。认养枇杷树的城里家庭,周末会来打望“我家的枇杷树”,这是他们帮扶村小孩子的一种方式。

②老祝年轻时,曾在村小当代课老师,后来因为文凭不够,不得不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承包枇杷园作为新的事业打拼。这行他做得很成功,自从栽种树苗,他就仿佛拥有侍弄枇杷树的金手指。“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春风拆勾萌,朴榛菅。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老祝觉得范成大这首诗就是在形容自己的山中岁月。苍苍枇杷树,很快就高及屋顶了,枇杷越结越多,富裕了的老祝,就想着为村小做点事:买些书本,添一副篮球架。他还打算用这笔钱,替村小的孩子置办演出服与道具,因为六年级有个姓朱的孩子有做导演的天分。

批注

引用古诗,用枇杷树的成长来表现老祝的生活状态,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

③去年暑假,这小子自己写剧本,与三位同学在晒场上表演,把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留守奶奶对娃儿教育上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扮演戏中的奶奶,孩子拿出了自己积攒已久的压岁钱,买了灰白的假发。在他身上,老祝看到了自己少年时那股要把一切事情都做成的心气儿。老祝也看到了台下的奶奶,那泼辣的老妇人一边痛骂孙子歪点子一箩筐,一边却笑出了眼泪,频繁地用手背去擦。与孙子朝夕相处的这十二年,奶奶只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负荷;那天,她却忽然感受到了孩子像枇杷树一样成长的生命力以及他热辣的回报。孩子的才华,就像飞溅的枇杷汁,让顽固的奶奶皱起了鼻子——她被酸到了,也被甜到了。这股劲儿,一直冲到了奶奶的鼻腔和眼眶,让她且喜且叹,且愁且笑。
      ④老祝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想要为这孩子提供一点方便。他当然也可以把卖批把的钱直接捐出来,可转念一想,枇杷树每年的收获,也是一种期待与冒险。如今的城里人就喜欢猜测与冒险,开启一个认养枇杷树的盲盒计划可能更有吸引力。老祝被自己的新点子逗笑了——如果,一棵果树能吸引城里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起来嗅见山野的气息,体会农桑的辛苦,吃到现摘的枇杷;或者,见一见泥鳅一般黑且机灵的“朱导”,与之合演消夏之戏,也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⑤就这样,去年10月,老祝在微信上开卖“枇杷盲盒”:预付1600元认养一棵树,来年这棵树上所有的枇杷都是你家的了;若是风调雨顺,一棵树最少能结两百斤枇杷呢;树可家认养,也可由几家共同认养;认养枇杷树的收入,将作为善款捐给村小。老祝有点私心,他想把这笔收入的20%用于“朱导”的梦想,帮他成立山里的第一个戏剧社。老祝期待这能勉励这个孩子,让他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当,都保有一点世俗之上的精神生活。

⑥26个城市家庭,认养了十棵枇杷树,拉了一个微信群,自称“枇友”。冬去春来,老祝教他们疏花、疏果。这些农活,都要搭起梯子,钻入枇杷树浓密的树冠中,或以猴子捞月的身姿,或以熊猫横卧之憨态,伸长手臂和剪子艰难地干。令老祝惊讶的是,就像“朱导”这样的“赤脚大仙”爱玩阳春白雪的戏剧一样,养尊处优的城里人对爬树疏果这样的事,也干得兴致勃勃。

⑦A鸟最爱枇杷树,啄食几口枇杷,就能在树梢上亮嗓鸣唱;城里人也爱枇杷树,搭起几顶帐篷,就能在树下吃着枇杷,喝着凉茶倾听鸟语风吟“吱——呀——”忽然加入的一声清透鸟鸣,惊飞了乌鸫的得意,它拍着翅膀一边搜寻一边卖弄华丽的转音,却怎么也找不着、逼不走那后来者。乌鸫困惑地摇动尾翼叹气,城里孩子在望远镜中瞧见了,窃笑不已。老祝也笑了,“朱导”噙着自制的叶笛欢鸣着从枇杷树枝杈间探出头来。这孩子是这里的常客,摘枇杷,烤枇杷,熬枇杷膏,这些小技巧,就没有他不会的。

批注A:(从修辞或句式的角度)

① 

⑧世间的孩子无需撮合就能成为朋友。不多时,白色帐篷里就传来了孩子们的笑闹声、斗嘴声。城里孩子与乡间少年似乎达成了某种竞赛的规则,不知是谁起头,他们开始以清亮的童声,如溪水般欢脱地淌出诗情:“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老祝想起来了,这正是白居易的《山枇杷》⑨暖风熏人,剥一只枇杷,汁水的甜蜜入口入心;耳畔,孩子的吟诵与笑声,入耳也入云。B老祝笑得合不拢嘴,他的盲盒里,期待开出了希望之花。

批注B:(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

②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阅读《每一个善意都值得尊重》,回答各题

每一个善意都值得尊重

    ①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手提包不见时,吓得冷汗涔涔。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是

次要的,关乎“命门”的是海关进出口手册和关税证明的单据,一旦丢失,将给她所在

的报关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②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地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三个人,举着寻物牌,来回走动。写着“一万元悬赏……”的牌子像巨大的聚光镜,把游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她以为重赏定会催生奇迹。

    ③阳光一点点消退 , 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说,有一个人拾到了棕色的手提包。

    ④她赶到派出所,发现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她惊喜得大叫起来,可是等她拉开拉链却傻了眼,包里空空如也。像迎头被浇了一瓢冷水,她心里希望的火苗一下子熄灭了,她又急又伤心,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⑤捡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脏乱,神情冷漠。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整天在广场拾破烂儿,上次,他也说是捡到了皮包,来交还给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这个男孩在他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儿皮包就不翼而飞,失主一口咬定,皮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个失主不但没有给赏金,还管那个孩子索要丢失的钱,甚至动了粗。民警看了看那个男孩,又说:“要不,我们仔细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

    ⑥她忙摇摇头,即使以前这个男孩有过劣迹,她也不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曲解他的好意。

    ⑦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容,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辩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

⑧她走上前去,缓缓地蹲下身子,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姐也谢谢你。”

    ⑨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蹿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资料袋,然后掉头就跑,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

    ⑩等她从惊慌中反应过来,惊奇地发现资料袋里竟是那些让她心急如焚、想用一万元悬赏的票据。刹那间,她泪如泉,仿佛置身不敢惊扰的梦境中。

    ⑪除了现金,一切失而复得,还多了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捡到的包交给失主,却被反咬一口,我真后悔把包给他。所以,当今天我又捡到包时,就先交上空包。没想到,你不仅相信我,还握了我脏兮兮的手。赏金我是不会要的,其实,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要贵重的奖赏,那就是尊重和信任,我收下了,也谢谢你。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

    ⑫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百感交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