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抽测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对皇帝之诏敕的封驳蔚然成风,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贞观元年,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畦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朝后期到五代,封驳制度一度被废。到北宋,再度恢复。北宋前期设置封驳司负责官文的传递、审查和反馈等,皇帝的诏书、宰相和其他部门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送交有关部门执行。

——摘编自王雪玲《论唐宋时期的封驳制度》

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确定议会为立法机关,有对政府的监督权,内阁应取得议会的“信任”,如果议会对政府投不信任票,则将引起内阁辞职。议会的职权还包括通过法律、选举总统、监督政府的活动。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以秘密投票方式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有立法提案权,为军队总司令,可以任免一切文武官员,宣布大赦,行使国家元首的职能。此外,总统也可以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宪法规定,总统得到上院的同意,便可解散议会的下院。

——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分析唐宋封驳制度与法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
举一反三
古今中外,国家在权力分配上大都实行过权力制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宋神宗去世后,政治主张保守的司马光上台为宰相,尽废王安石任上颁布的新法,这个时候王安石的助手韩缜、蔡确、章惇还分别把持了宰相、副宰相、枢密使等高职,但当时御史刘挚弹劾蔡确在神宗驾崩时没有按时守灵,说这几个人结党营私,他们便被迫辞职下台了。

——摘编自朱韬《宋代官制的权力制衡术》

材料二:古罗马的官职都是由各类各级公民会议选举产生的,元老院只能在选举以后的人选内审批任命,古罗马的法律也是在各类各级公民会议表决中产生的,元老、独裁官和保民官个人仅有否决权,没有立法权。正是这种多元社会结构和多项组织权力结构之间或文化多元结构和契约型政法体系之间错综复杂的互相制约关系,孕育了古罗马特有的“分权制衡”传统。

——摘编自米辰峰《多元并存与分权制衡:古罗马社会结构政制机制初探》

材料三:(美国)国会能够限制总统,总统也能对国会进行制约。例如法律要由国会制定,但总统对国会法案有否决权,特别是总统“搁置否决”(亦称“口袋否决”)更具有“绝对否决”的性质。美国最高法院也能牵制总统与国会,最高法院限制总统与国会的主要武器就是司法审查权。据统计,自1803年到1972年,美国最高法院共判决102项国会法律违宪。

——摘编自樊体宁《论美国分权制衡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