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1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绿色食品生产是当今世界一项新兴产业。这项被称为“从土地到餐桌”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产业,近年已在国内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全国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品总数超过了1000种。

    当前,我国进入了农产品供应相对过剩的阶段,市场价格下挫,农民增收缓慢。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从填饱肚子过度到重视营养和健康,那些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备受青睐。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很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药残等检测指标限制非常严格,检验手段已从单纯检测产品到验收生产基地。那种单纯追求数量型增长、不顾产品质量的老路子已走不通。

    目前,经严格认证的绿色食品在农产品中的比重还很低,这一产业的发展潜力相当巨大。有关人士指出,在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变化,扶持农民搞好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使之成为一项有益社会、造福于民的大产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日前联合举行了创建“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活动,5个生产基地和7个销售专柜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

    为了保证试点单位蔬菜的质量,有关方面从生产和销售两个方面进行了严格把关。在生产基地方面,从5月下旬开始,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和北京市农药检定所联合对基地生产的蔬菜进行全面的农药残毒检测,并对生产中的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的管理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了检查。销售时,除了生产经营单位自检后再上市销售外,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对专柜的蔬菜进行了数次抽查。检查结果表明:选定的生产基地和销售专柜的农药残毒合格率均在95%左右,高于市场平均合格率20多个百分点,有的生产基地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副食品之一。为提高蔬菜的食用安全性,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体系,并将北京市列入试点城市。北京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力争在两年内真正建立起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摘编自《北京晚报》)

材料三:

2017年9月份,广西壮族自治区食药监局共抽检4686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样品161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6.56%,其中不合格产品中食用农产品是重灾区,占一半以上。附图:

(资料来源:食品伙伴网)

材料四: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控制和监督,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国将加快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体系。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影响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影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5月,农业部组织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和浙江等5省、市的农药检定所,对50多个蔬菜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发现22%样品不合格。

    据了解,农业部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通过贯彻《农药管理条例》等措施,有效减少高毒农药产品的比例,鼓励研制和生产安全、高效、经济的新品种,积极发展生物农药,从根本上解决因滥用高毒农药造成农药残留中毒事故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食品科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绿色食品产业,目前在国内已形成较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 B、当前我国经严格认证的绿色食品在农产品中的比重还很低,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C、“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活动目的是保证市场销售蔬菜质量,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D、食药监局抽检结果反映出当下我国食用农产品仍存在问题,应重视绿色食品产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为了应对加入WTO提出的挑战。 B、“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活动中抽检的市场普通蔬菜合格率远低于绿色蔬菜,说明当前绿色食品生产的必要性。 C、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体系的建立并不断完善,将会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确立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 D、严格的抽检制度和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3)、从材料来看,当前绿色食品生产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航天科技突飞猛进的同时,航天科技对经济的拉动已显现。中国正积极建设一张全国地基网,让中国用户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导航服务。随着一年来18颗北斗三号卫星顺利上天,北斗全球系统已现雏形,其应用已到快速发展期,未来将形成庞大产业链。

    美国宇航局局长在纪念宇航局成立50周年的演讲中说,“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技术创新将成为“太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所谓“太空经济”,是指包括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以及形成的相关产业,也包括太空旅游以及发展中的太空后勤服务,后者可以使商业性的太空旅游成为一个可盈利的商业形态。太空经济规模在50多年时间里增长了上千倍,是迄今为止增长最快的经济形态之一。

(摘编自《凝聚中国航天智慧,北斗拉动经济发展》,2018年12月19日)

材料二:

    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发现,自2000年来,太空领域的投入活动有3/4来自于最近5年。仅2015年一年,就有超过50家风险投资选择投资太空领域,使得2015年的空间风投金额甚至远超之前15年之和。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球共进行了114次航天发射,开创近30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这背后有国家层面的战略计划,还有不断成长的民营航天企业。

    在国家层面,各国政府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加入新一轮的太空竞赛中。近几年军民融合政策的落地,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有机会加入到太空经济发展的队伍里,使得国内太空领域的科技力量加速发展。在国有航天民营化、商业化、常态化的同时,国家未来也会向航天应用大众化发展。当未来航天应用大众化发展后,将会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例如太空旅游业,就是为航天应用大众化而开发的项目。

(摘编自中国财经网《万亿蓝海待发掘,“太空经济”将成新风口》,2019年1月10日)

材料三:

    我国多地正在挖掘自身比较优势,瞄准“太空经济”,打造发展新引擎——这是吉林、海南、四川、湖北等地近来传递出来的新信号。

    近年来,吉林省借助中国科学院的航空航天科研力量和成果,面向太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今年吉林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是推动“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积极参与国家低轨互联网星座建设,大力发展卫星及航天信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进取空间探空“小型运载火箭”项目。该项目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形式,目前,正在长春新区进行总装联调测试和办公条件建设,并拟在吉林境内规划建设发动机总装车间。

    除了吉林外,越来越多的省份也开始瞄准航空航天产业,努力挖掘自身潜力,争先恐后抓住面向太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海南省提出,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相关规划编制实施,加快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而拥有众多航天科技研发力量的北京市则提出,争取深空探测等重点任务和项目在京落地。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迅速,商业航天前景广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拥有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很大。

(摘编自张建《瞄推“太空经济”:中国多地确立面向太空发展航天产业》,2019年2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言人于国斌说。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22时22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 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摘编自《半月谈》2019年1月3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

    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空行动。虽然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它们也能做到。

    (摘编自德国《明镜》周刊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

    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

    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10年,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近20年来没有其他国家提过探测月球,为什么中国要去搞探月?尤其令欧阳自远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一个接一个地成功,无法想象一旦出现失败会是怎样。 “开汽车有时都会遇到发动机发动不起来的状况,对于如此复杂的探月工程,问题怎么可能没有?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要出去就必须成功!”

    回忆往昔,欧阳自远仍然心情激动: “当卫星上轨道,我从来没那么激动过,抱着孙家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我们两个七老八十的人说不出话来,眼泪一直在往下流。

    (摘编自《环球人物》2019年1月4日)

    材料四: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实现月表 “越野”,令无数中国人激动不已,而“嫦娥登月”背后的航天人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一群80后、 90后,筑就了这条长达38万公里的奔月路。

    航天队伍的年轻化,已然成为中国航天的独特优势。今天,中国航天15万研究员中,10万人属于“80后”,平均年龄为31-33 岁。这样的年龄优势,让国外同行感到“恐怖”。美国宇航局研究员平均年龄是42岁,欧洲和日本科研人员年龄更大,俄罗斯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

    更值得称赞的是,这群献身航天事业的年轻人的意志品格丝毫不输老一辈。 他们既有初生牛犊的闯劲,又有拓荒牛的冷静, 还有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摘编自《长安观察》2019年1月5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守正,即正本清源、传承发扬;创新,即适应时代、积极进步。守正创新是对中医药自信的深刻阐释,也是对中医药发展道路的最佳指引。创新的方向和依归离不开对守正的坚持;守正的活力和根基也离不开不断创新。正确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才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中医药焕发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提供坚强保障。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小柴胡汤源自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治疗伤寒疫症的中医方剂,被人称道为最符合我国人文传统之方。20 世纪80年代,广药白云山光华制药在《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基础上,研发出了小柴胡颗粒。传统方剂虽为良药,但苦口且煎煮费时。白云山光华在岭南医派“经方”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制药经验,对传统配方进行了改良。其将小柴胡原来的“人参方”改为“党参方”,使药品对不同体质的人群的适应性大大增加,并传承古法将药物浓缩研制出工业方“小柴胡颗粒”,既保留古法制剂功效,又便于携带、服用,且口感清甜。2000 年,白云山光华原创的小柴胡颗粒被正式收入《中国药典》。2011 年,白云山光华小柴胡制剂方法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药白云山光华制药被确认为医圣千年古方小柴胡传承企业。

(摘编自《中医药品牌故事》)

材料三:目前,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产品以中药为主,有7个产品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知名品牌”。扬子江药业集团能在品牌建设方面始终保持竞争力,除了在研发方面的大力投入以外,主要靠对中药质量管控的重视。至今,扬子江药业集团已经连续25年开展质量月活动,提升全员质量品牌意识。近些年来,集团也致力于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改革传统中药生产工艺,解决生产能耗大、标准不可控等难题。中医药要产业化、国际化,必须有效、安全、可控,目前许多疗法和药品的“有效”和“安全”已经可以肯定,但“可控”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要想“可控”,标准化是必由之路,包括中医对疾病的诊疗,以及中药的种植、加工、炮制等,都应有相应的标准。此外,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成果,推动产业和科技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成果支撑中医药产业发展。

(摘编自《中医药品牌故事》

材料四:从走方郎中,到供奉御药的太医,再到遍布全国的连锁品牌,同仁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一直服务予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几年,为了能够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和要求,同仁堂主动拥抱互联网,一直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为人们提供全方面的健康方案,满足大家对健康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同仁堂发力大健康产业,是基于国内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变,大健康是每个人的刚需,相比于西医在被动医疗上的强势,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关系更为密切。同仁堂致力于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创造极致的消费者体验,这恰恰是新零售的核心理念。在新零售领域,盒马鲜生、米家有品等都是典型代表,通过品类创新和消费场景升级,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依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借助于新零售所倡导的商业模式,同仁堂成功地在传统药店服务、客户、产品、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摘编自《中医药品牌故事》

【注释】①大健康强调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如果真是这样,用不了多久,人类的机能和智力都将迅速退化,我们的人生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更可怕的威胁。

(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

材料二:

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和转魔方),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而技术主义者恰恰在这里严重缺陷,他们一直梦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化,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但他们忘了,人类智能千万年来早已演变得非同寻常——其中一部分颇有几分古怪,倒像是“缺点”。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 、人工神经网络(ANN) 等仿生大招, 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2+2=8或者2+2=0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

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声大气是否透出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Q的“精神胜利”,还是庄子的等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来……这些问题也许连某个少年都难不住,明眼人更是一望便知。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其实不过是依托全身心互联与同步的神经响应,依托人类经验的隐秘蕴积,选择了一个几无来由和依据的正确,有时甚至是看似并不靠谱的正确——这样做很平常,就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属于瞬间事件。但机器人呢,光是辨识一个“高级黑”的正话反听,可能就会导致全部数据库瘫痪。

(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

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2019年3月3日,人民网)

材料二:我国1G-5G的发展历程

类别

特点

规模

1G语音时代

1987年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标志着移动语音通话的1G时代到来。

不详

2G文本时代

具有通话和简单的文本传送功能,无法直接传送电子邮件等信息。

截止2012年底。用户达8.7亿。

3G图片时代

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可无限漫游,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

截止2014年,用户达4.85亿。

4G视频时代

速度更快、通讯灵活、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在移动终端随时观看网络视频,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

截止2018年底,用户达11.7亿。

5G物联网时代

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万物互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6日)

材料三: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消息,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5G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

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