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慈溪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奕诺同学要画《鲁迅的良师益友》思维导图,关于鲁迅的良师,她选择的是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请你帮她在《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是鲁迅益友的人,并写出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不会老

韦华明

①要是我母亲还健在,明天她就该过75岁生日了,我会带着礼物和蛋糕去看她。我的孩子们会问:“我们要在没有Wi-Fi的外祖母家待多久?”我会说:“不要问了,用你们的手机流量。”

②我十几岁的时候,妈妈经常把我叫到客厅,帮她用VCD(激光压缩视盘)录电视剧,我凭什么认为她不会接受今天的科技呢?她也许会用我们在圣诞节送给她的平板电脑上网搜会语,然后分享给我:她也可能是社交网站上那些晒孙子、孙女照片的老奶奶当中的一个。但其实我对75岁的母亲一无所知,43岁之后的她活在我的幻想中。

③写这篇文章时,我已经50岁了,比去世时的母亲还大7岁。我在悄然老去,眼睛周围的细纹越来越多;腰部无意间多了一两圈赘肉,现在我的裤子比母亲当年穿的大了两码;我的头发正在以闪电般的速度变白。

④母亲最后一次见我时,我正一把一把地吃着橙色的薄荷糖。现在,我正从一个药盒里取出降压药,一天两次。我盯着镜子里的这些变化,在大多数日子里我觉得有点儿迷茫。我在寻找基因线索来解释我的衰老,依靠的是我对母亲42岁的健康身体的记忆,那时罕见的肾上腺癌症并未从我身边夺走地。

⑤我仔细研究了她生前最后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很快乐,那个葡萄柚大小的肿块还没有生根。地看上去是那么时髦和前卫,现在的我看起来像地送遇的姐姐。她常常涂着口红,而我如今的嘴唇干燥起皮,过去两年一直藏在一次性压用口罩后面。地系着标志性的海军蓝和红色丝巾,而我的脖子上什么也没有,我用在一元店买的纸扇扇了一天,也未能冷却她从未经历过的可怕的潮热。

⑥对于照片中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女人来说,时间已经永远静止,她本该永远比我大。

⑦我羡慕我的朋友们,他们能把自己的疼痛归咎于母亲的遗传——老年斑、腕管综合征……他们能在他们活着的母亲身上看到我永远看不到的东西,而我人生的指南针不见了。我观察母亲生前的朋友,研究他们的特征,想象着母亲此时的样子。

⑧自从过完44岁生日,我就觉得自己与母亲曾经拥有的相似之处荡然无存。每当我洗碗或切菜的时候,我总是幻想看到母亲的手。我怀念听到“你长得像你母亲”这种话的时候,我在交老,而她没有。她就像一艘离港太远的船,渐渐消失在我的生命里,这让我很难过。

⑨但有时她也会回到我身边。那是一个星期二的晚上,她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疲惫的脚搁在茶几上,我听到从她的牙齿间传出葵花子壳裂开的“噼啪”声。她看着电视“咯咯”地笑着,我和妹妹们也一起笑着。我还记得一些让她感到很快乐的事情,比如我下厨准备意大利晚餐以招待他的朋友。

⑩她不去健身房,身材也保持得那么好。我闭上眼睛,就能闻到她在咖啡里搅拌两茶匙糖的味道。我每天早上都看着她用咖啡泡柠檬脆饼。她找到了自己的小乐趣,并沉溺其中。无论她走到哪里,她的微笑和热情都令人感到亲切。这些回忆让我很快乐,陪伴着我度过没有地的日子。母亲没能告诉我如何变老,但我很感激她告诉我如何活得更好。

⑪所以,即使不送生日蛋糕,明天我也会带一束花到她的墓前。我会告诉她我的最新情况,比如我一直在尝试的抗衰老精华,我头皮上像杂草一样长出的灰白发根,并告诉她,她是如何在染发上省下一大笔钱的。每到她生日的时候,我对这个年轻女人苦乐参半的怀念就尤为强烈,只要我活着,她就一直陪伴着我。

⑫不管多少年过去,我的母亲都永远不会老。

现代文阅读

老街小面

老街小面,老街人最喜爱的小吃。

貌不惊人的一道面,里头大有讲究。巴掌大的面团,要加一遍蛋、两遍水、 九九八十一遍揉,直至面团柔润光滑,再将其抻好。有了年月的师傅手如杆秤,要几两全凭手抓,眯着眼都不差毫厘!面细,入锅不合盖,多用笊篱来煮,八分熟捞出,冷水凉过,长筷挑起,那面条根根细如银丝,条条绵如垂柳。

老街上,平时跑腿抡膀子的苦力,给人缝补洗涮的婆娘,口袋里有了几个 不用救急的铜板,就会带着老人孩子过来,给老人孩子弄碗面,一家老小这就算解了馋。

老街首富海爷,也特好这口。时常,饭点一到,海爷对着府上一桌子山珍海味皱眉瞪眼,筷子拿在手里,戳戳猪肘,点点螃蟹……而后咂咂嘴,筷子一扔,走啦!管家瞧见,不用问,立刻抄起海爷用的正德碗、拎个酒壶,跟着走吧,海爷一准儿想吃小面了!

海爷吃面,总是先喝三口鲜汤开胃,再吃口面、续口酒,面吃完,碗里必 留一口鲜汤。最后碗一抬,头一仰,胡须一捋,呼出一口热辣辣的白气。此时,再看海爷的脸,笑起来花白胡子都是一抖一抖的。

这天,面馆孙掌柜隔着几桌人瞅见海爷正往外呼白气,立刻从柜台里头出来,到门口候着,海爷的管家正欲结账,孙掌柜弓着腰作揖道:“海爷,您老的账,早有人结了。”

海爷心想:“必定是刚才哪位东家、掌柜,付账时就手把自己的面钱给付了。”一碗面不值几个钱,无需吆喝。平日,海爷他自个儿不吭声地帮人结了多少碗面,也都没个数。海爷遂转身,抬脚就走。

此后,隔三差五,海爷又来吃了几次小面,回回都被人预先结了账。海爷忍不住问孙掌柜, “谁啊这是?”孙掌柜说: “我也不认识,这人浓眉阔脸大胡子,来时吃了碗面,狼吞虎咽地拨到嘴里,喊了声好,就是这个味儿!而后就向

我打听您,边说边扔了两块银锭给我,说海爷这辈子的面钱,他都包了。”

海爷纳闷了,多新鲜的事儿!哪有光给人掏银子不留名的?

孙掌柜作揖道:“要我猜,定是海爷您早年积德,暗中报您的恩来了。”

海爷微微一笑,哪有报恩报到面馆来的?

转脸,海爷扔了块碎银子给孙掌柜,他再来,就说好意我心领了。我吃面,让别人付钱,这样的面,我吃不香!

几天后,孙掌柜又碰见海爷,赶忙笑脸相迎道:“海爷,那位爷又来了,我把您的话照实告诉他,他那脸沉得像块黑秤砣,愣说您不给面子。您看这事……”

“这样好了”,海爷说,“今后,我来吃面,面钱我照给。他的那份心意,你就记下来,贴到墙上,我吃一碗,你就贴一张。将来,若有老幼病残孤儿寡母的流落到这儿,你就撕一张,替我给人家下碗面。如何?”

孙掌柜点了点头,弓腰拱手,佩服不已。这事,很快传遍了老街。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吃小面时也学海爷,吃一碗,付两份钱,那一份贴墙上。墙上的纸 片,不断有人撕,也不断有人贴,天长日久的,纸片不仅没少,反而密密麻麻的,越来越多。

现今,当年的面馆早已消失。那时的小面传到今天也变了很多味道。惟有 这个吃面的故事,连同那些鲜活的人物,在老街百姓的嘴里,津津乐道,代代相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