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预习课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第二人登到半山,(),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吧!”也退了下来。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第三个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①《卖火柴的小女孩》是19世纪{#blank#}1{#/blank#}的著名作家{#blank#}2{#/blank#}写的一篇{#blank#}3{#/blank#}。本文通过记叙{#blank#}4{#/blank#}揭露了{#blank#}5{#/blank#}。
表达了作者{#blank#}6{#/blank#}。
②“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这个词,我们可以体会到{#blank#}7{#/blank#}。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①这段短文共有{#blank#}1{#/blank#}句话。
②第{#blank#}2{#/blank#}句重点写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③第{#blank#}3{#/blank#}句写葡萄干特点。
传统节日就在我们的身边。随着吟唱“{#blank#}1{#/blank#},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blank#}2{#/blank#}。”我们便知“春节”的来临;望着绵绵春雨,行人纷纷外出扫墓,想起杜牧的《{#blank#}3{#/blank#}》一诗:“{#blank#}4{#/blank#},路上行人欲断魂”:八月中秋佳节,我们会想起:“{#blank#}5{#/blank#},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blank#}6{#/blank#}。”这样的诗句来。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