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以表彰他搞清了气体在固体表面怎样发生的化学反应,埃特尔研究的成果之一是对CO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即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的氧化反应,这一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CO  COad , O2 2Oad , COad+Oad →CO2。式中标有ad的物质表示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对上述反应过程的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

A、CO和COad不是同种物质 B、该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 C、这一反应原理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会使汽车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 D、从反应效果看,CO与O2不用点燃反应也能进行
举一反三

某班化学小组同学在完成实践作业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刚刚切好的土豆片上,发现土豆片上立即冒气泡,他们对产生的气体、土豆片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以及土豆片为什么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探究土豆片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猜想假设】土豆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

(1)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方案

①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极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

土豆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另取5mL水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新鲜的土豆片,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lank#}1{#/blank#}

土豆片不能使水分解产生氧气

③另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新鲜的土豆片,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lank#}2{#/blank#}

【反思评价】

(2)在上述探究实验中,“实验步骤①”和“实验步骤②”起的作用是{#blank#}3{#/blank#}。

(3)小玲认为这个实验还不能得出“土豆片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个结论,还需要补充两个实验,用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土豆片的{#blank#}4{#/blank#}不变,才能得出结论。

(4)小菲同学想要探究土豆片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可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时,记录收集等量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来比较化学反应速度,也可以通过比较{#blank#}5{#/blank#}来比较化学反应速度。

任务二:了解土豆片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土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它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表达交流】

(5)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blank#}6{#/blank#}。

(6)本次活动加深了同学对催化剂的认识。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blank#}7{#/blank#}。(填序号)

①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②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③一种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④催化剂还能增加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

【实验拓展】

(7)如图是“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与相同体积的3%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得出结论是:{#blank#}8{#/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