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19届中考历史模拟考试卷
材料一 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共产党作具体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清剿之。
——摘编自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材料二 解放战争开始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 共产党 | |
调用军队 | 约430万人 | 约130万人 |
武器设备 | 接受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 基本上是步枪 |
拥有人口 | 3亿多 | 1亿多 |
拥有地区 |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
材料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文件)规定,此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材料四 人民群众支援三大战役统计表
项目 | 辽沈战役 | (战役名称) | 平津战役 |
民工 | 160万人 | 543万人 | 154万人 |
担架 | 1.39万副 | 30.5万副 | 2万副 |
车辆 | 6750辆 | 88万辆 | 2万辆 |
牲畜 | 80万头 | 76.7万头 | 100万头 |
船只 | — | 8500只 | — |
粮食 | 0.35亿千克 | 4.8亿千克 | 1.55亿千克 |
材料一 这场战争给当时世界的震动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让人看到了大清帝国的真正无能”(1895年《纽约时报》)。
——摘编自黄治军《晚清最后十八年》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后,蒋介石对日态度由妥协逐渐到强硬,对国民党广大官兵的积极抗战起到指导作用。……第五战区在战役总结中所述:“最高指挥官之镇定,于前方士气影响极大。”……1938年4月7日,蒋介石通电全国:此次台儿庄之敌,幸赖我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得获此初步之胜利。
——摘编自《鲁南会战记》
材料三 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分项 | 民工 (万人) | 挑子 (副) | 担架 (副) | 小车 (辆) | 大车 (辆) | 牲畜 (头) | 船只 (只) | 粮食 (万斤) |
辽沈战役 | 160 | 13800 | 6750 | 30000 | 7000 | |||
淮海战役 | 225 | 42400 | 73900 | 410900 | 3070 | 6300 | 13600 | 57000 |
平津战役 | 154 | 20000 | 20000 | 380000 | 1000000 | 31000 |
——整理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