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嘉兴市2019年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八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举一反三
近代化,也被称为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材料一: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1898年,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延安《解放日报》,1941年10月10日

材料四:《新青年》的作者们说,个人主义是他们的新道德、新思想、新信仰的核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他们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作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