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14 山水画的意境

联系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 , 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

③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④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 , 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举一反三
阅读《思想的微光》,完成下列各题。

思想的微光

    人的日常生活,常常是无序的。在无序的生活细节中,人的头脑常在无意间被“触头”触着,倏然生出一些小杂感。所谓“触头”:或是几节精彩的文句,或是与友人谈话时的意外撞击,或是某种情绪的突然漾动,或是一束小花对眼眸的一次撩动,等等,不一而足。

    人人都有这倏忽间的小念头,但大多数的人并不曾留意它,任其自生自灭了。

    而有一种人,特别敏于这种小念头,会备一支笔,几张纸片,将小杂感随手记下。其小79,感虽芜杂,但埋头展玩,也会看到几丝思想的微光。

    这种人或许就是人所称的作家。但我不管他们叫作家,我只把他们看成是特别注意生命体验的人。他们固执地把人的痕迹保留在生命史上,使生命的原野,青翠繁茂起来。

    有谁不希望美丽常在呢?然而,一朵花开得最艳丽的时候,也就是将要凋敝的时候;有谁不希望欣赏到美丽的全部呢?然而,时空的阻隔和人类认识及眼界的局限,人们看到的,往往是美丽的局部。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

    其实,花朵之后,便是果实。果实是美丽的另一种存在,是更沉雄更蕴藉更质朴的一种存在。旧的美丽在一个瞬间消亡,而新的美丽在另一个瞬间诞生;美丽是变幻而不息的过程,我们只须抱着不泯的希望和恒在的信念。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半夜醒来,发现海棠花在夜间开放得最动人最忘我,便感叹道:自然的关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但川端康成并未因此而黯然神伤,而是自言自语地说:看来,要好好活下去。

    于是,我为哲人的豁达而感动。时间会让我们看到美丽的全部,关键的,要永远热爱生活!

    有谁不希望春光永驻呢?不要说春天里花的开放、爱情的萌发、青春的灵动,单说那一片片春草,绿绿的,茸茸的,静时如毡如帛,动时如歌如蹈,看一眼,便顿消心中块垒,生一种莫名感动。然而,又有谁能留住逝去的春水呢,“一江春水向东流”,乃自然之法则。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

    其实,又有谁不热爱夏荫之宏阔,秋景之丰盈,冬雪之妩媚呢?痛苦的犁刀一方面割破你的心,一方面又掘出新鲜的血液,人类总是有新的所得。

    如果春天是________,那么,夏天便是________,秋天便是________,冬天便是抗争。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可能便一事无成。

    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的一尊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有谁不愿长生不死呢?然而,一切生命最终都要面对死亡。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

    其实,死亡是另一种美丽。贫穷的、富有的、高贵的、低贱的,一切生之不平等,在死亡面前都归于平等;人类平等的法则,大概缘于死亡的昭示。而且,衰老的躯壳总不如婴儿更新鲜……

    讲一个悱恻的故事。一个老人坐在一个陌生姑娘身边,都无言地低着头,周围一片寂寥。突然,老人紧紧地握住姑娘的手:“别害怕,姑娘,我已经没有了欲念,只因你长得与死去的她太像,我想再把握一下已逝去的那一份情感。年轻时没有学会珍惜,认为什么都会再来,可什么都不会再来。”说完,老人便婴儿般地哭泣。姑娘正是一个恋爱中人,一下子明白了些什么,也紧紧地握着老人的手,呜呜地哭起来。

    我们明白了什么呢?死亡最大的功绩,便是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珍惜现在,珍惜我们已拥有的生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稗草

陈凤兰

①余秀华在诗歌《我爱你》中说:“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稗草似乎第一次这么主观地,卑微地,战战兢兢地,走进了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诗歌里。

②我从来没有对稗草有过如此的好感,唯一的记忆就是母亲一直喊稗草“败子”,赋予它一个贬义色彩。

③每到秧苗挺直了腰杆时,母亲便吆喝我们姐妹,去田地里把稗草一棵一棵辨认出来,然后拔茎除根,抛掷田埂。稗草叶片深绿,身姿挺直,若不是拔出后赫然呈红色的根,恐怕普通人真难以分辨。母亲能从有无毛绒、节结处的样子辨认出稗草和稻秧。这方面,母亲是专家。

④母亲把植物分了很多等级,无用的稗草被她一把一把地打个卷,骄傲地远远抛在田埂上,被烈日曝晒。我家的庄稼地,包括田埂,都是村妇们学习的样板。

⑤跨进新世纪,母亲再也守不住她的“江山”了。早年一望无垠的稻田变成了机器厂房,母亲的田地无处安放,心力与热情更无处寄托。她渐渐衰老,无奈地看自己变成无用的稗草。

⑥忽然有一天,母亲找到了十几里之外的一块荒地。劳动让她不再彷徨。她每天骑着电瓶车,横跨四座桥,转过三道弯,去地里忙乎。我开车去找她,在一片铺染的绿意中看到了那个佝偻的身影。母亲依旧在除稗草。母亲看到我怯怯地笑了,把手里的一把稗草胡乱地卷成一团,“噗”地一下扔到田埂上。田埂上的一团团稗草,在艳阳下已渐渐褪去了绿,变成浅白,继而枯黄。脚一踢,松散开,微风中,窸窣抖着。

⑦那块荒地盖了停车场后,母亲总忧虑自己无用,到了要害病的程度,我只能带她去医院。搀扶母亲走出医院,我不敢松开手,这个曾经无所不能的母亲,似乎成了一个婴儿。她不会乘电梯,看不懂楼层。她惶恐中死死地攥着我帮她补办的医保卡,生怕一不小心弄丢了。我也紧紧地抓着她粗粝的手,生怕把她弄丢了。城市,对不识字的母亲来讲,像是个人潮涌动的汪洋大海,很难找到自己的码头。

⑧母亲现在见到谁都一脸笑,全然没有当年把我们拽到田地里去体验体能极限的怒气。她渐渐矮了、蔫了,依然努力生活。我和母亲在阳台上种了一排蔬菜,她每天眯眼笑着拣着花盆里的稗草,喜悦而宁静。

⑨“稻田水浅,江湖水深”,稗草几千年来,一直在拼命“拟态”,努力跟水稻长得越来越像。哪怕战战兢兢,哪怕卑微怯懦,哪怕提心吊胆,努力地活过,也许这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也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