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 九下  20 曹刿论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鲁肃传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操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困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困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 , 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

【注】①搡卖:标价出售。摞,通“标”。②过候:拜访。③囝(qūn):圆形的粮仓。④侨、札:指郑国子产、吴国季札事,以之比喻朋友结交。⑤纲纪:法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知其奇

②不与立事

赈穷弊结士为务

④南到居巢

(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家富于财,性好施与。

(4)、鲁肃在乱世之中“甚得乡邑欢心”,周瑜、袁术闻其名,亦对其刮目相待。选文记述了鲁肃哪些为人称道的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周瑜智勇双全,深谙文韬武略,是杰出的儒将。陈寿在《三国志》中将鲁肃与其并举,称赞二人俱为“奇才”,足见鲁肃有过人之处。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鲁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举一反三
阅读《门边有个位置》,回答相关问题。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④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⑤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⑥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⑦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⑧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⑨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 柳宗元《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选自 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活动一:读文知俗

(一)

    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裹黏米,名曰角黍,俗作粽。或夹之以枣,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麝香之类。近代多烧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

(节选自《岁时广记》)

【注释】①菰叶,包粽子用的叶子。黏米,有粘性的米,又称为“黍”。

(二)

    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栀子花之类,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啻。虽小家无花瓶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

(节选自《西湖老人繁胜录》)

【注释】②不啻:不只。③重午:指端午。

    西湖有龙舟四五只,其船长约四五丈,头尾均高,彩画如龙形。大看船停泊湖中,龙舟四围圈转,鱼贯而行。如抛物件,各龙舟水手下水争抢。最难者,如钱、鸭二物:钱则入水即沉,鸭则下水游去。各舟争逐,大有可观。游船之中,或有打十番锣鼓者,亦有吹弹歌唱者。

 (节选自《杭俗遗风》)

(四)

    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 , 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节选自《梦粱录》)

【注释】④角黍包金,菖蒲切玉:指包好的粽子黄灿如金,泛起泡沫的菖蒲酒洁白如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