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类文阅读-26 鱼游到了纸上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执著追求的全能画家——顾恺之

顾恺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他多才多艺,除了绘画,对诗歌、书法也都很精通,被誉为“三绝”画家。

顾恺之擅长画人物,尤其画女人,这全出于他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原来,顾恺之一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他懂事后,总想知道母亲长得什么模样,就请父亲详细地描述了一番。时间长了,小顾恺之心中就有了母亲的身影、脸型。8岁时,他就按自己的想象,在白纸上把心中的母亲画了出来。

小顾恺之画了一张又一张,可是父亲看了总是摇摇头,说:“不像。”他毫不 气馁,继续作画。年复一年,他画呀画,终于完成了一幅自己满意的母亲画像。他将这幅画像挂到父亲的书房里,连父亲都愣住了:那不是妻子又出现在眼前了吗?顾恺之就这样通过勤学苦练,到20岁时,就已经成为著名的画家了。

顾恺之不仅画得好,他所作的诗、赋和游记都十分优秀,如《冰赋》《观涛赋》等,像文章中描写浙江会稽山之美的名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一直流传到现在。

顾恺之还享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的赞誉,说的是他不仅才华出众,画艺超人,而且对艺术有着执著和不懈追求的精神,甚至达到痴迷的地步。他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画家。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先例—   闻名—   荣誉—

(2)、顾恺之有两个三绝,第一个“三绝”是;第二个“三绝”指
(3)、顾恺之能够成为杰出画家的原因是(     )。
A、顾恺之才华出众 B、顾恺之勤学苦练 C、顾恺之对艺术有执著追求的精神
(4)、我国古代著名的画家还有很多,说一说你知道的吧。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件小事的震动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热。我住处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起劲地捉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使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往事。
        那时候我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十二岁的我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关到笼子里玩,乐此不疲。我家住在树林边上,每到黄昏很多画眉鸟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声悦耳动听,没有一件人间的什么乐器能奏出这么优美的乐曲。我当机立断,决心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
        果然成功了。那鸟先是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我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兴高采烈,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我发现有一只成年的画眉在专心致志地喂小画眉,不用说这一定是小画眉的母亲。果然在她的呵护下,小画眉一口一口地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我高兴极了,因为由自己的母亲来照料,肯定比我这个外人要好多了。真不错,我竟找到一个免费的保姆。
        次日,我又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令我大惊失色的是,小鸟竟已经死了。怎么呢?小鸟难道不是得到了最精心的照料吗?我对此迷惑不解。
        后来,著名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找到一个机会,把事情说给他听,他听后作了解释。他说,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要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这话犹如雷鸣似的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样的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进笼子,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kē),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 圣”的称号。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孟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zàng)、筑坟、祭(jì)吊、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远远地看热闹,时间一长,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几个跟在后面哭,咿咿(yī)唔唔地唱起丧歌……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买的卖的男的女的什么人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器皿(mǐn)鱼肉各种东西都有。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孟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决定再搬家。这次孟子的家搬到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jū gōng)。有时,教师领着学生演习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学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bīn)彬有礼的儿童了。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