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材料一:孟子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提倡树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
材料二: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季破坏了老百姓种庄稼,秋季破坏了老百姓的收割……老百姓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可胜数了。
材料三:法家思想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治思想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思想的重要部分。法家的改革精神也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家所继承和吸收。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材料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材料一:他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焚的危害,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情境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情境二:同学们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商议着排练一段历史剧来表现当时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同学们纷纷要求扮演角色,并设计了以下的对话
同学甲说:“我认为国君只要实行仁政,就能天下无敌了。”
同学乙说:“我觉得国君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国家自然就能治理好。”
同学丙说:“我反对你们的观点,我以为国家要立法严厉明确,要树立君主的权威,这样就没有人敢犯法,国家才能治理好!”
请回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