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酸、碱、盐的相关知识 专题练习
实验次序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克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克 | 118 | 136 | 154 | m | 190 | 210 |
(1)表中数据m的值为{#blank#}1{#/blank#}。
(2)请画出生成沉淀的质量随滴加氯化钙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图(标明恰好反应时点的坐标)。{#blank#}2{#/blank#}
(3)计算该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blank#}3{#/blank#}
组别 | 废液缸中现象 | 现象解释 |
第1小组 | 无沉淀、有气泡产生 | |
第2小组 | 有沉淀、无气泡产生 | |
第3小组 | …… | |
…… | …… |
[原理分析]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讨论后认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物质的组成成分就会不同
[交流讨论]
(1)为分析第1小组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得pH=3,则该小组废液中的溶质组成成分为{#blank#}1{#/blank#};
(2)第2小组废液缸中有沉淀、无气泡产生,从反应物用量的角度分析实验①和实验②,可以得出该小组的实验②反应结束时一定含有的溶质是{#blank#}2{#/blank#};
(3)如果其他小组实验所用反应物的用量都不一样除了上面第1、2小组出现的现象外,废液缸中还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blank#}3{#/blank#}或{#blank#}4{#/blank#}。
[实验拓展]
(4)取第1小组废液缸中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振荡请解释图中AB段溶液质量增加大于BC段溶液质量增加的原因:{#blank#}5{#/blank#}。
实验一: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依次测量溶液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a1 | a2 | a3 | b1 | b2 | b3 | c1 | c2 | c3 |
溶质质量分数 | 2% | 2% | 2% | 6% | 6% | 6% | 10% | 10% | 10% |
水的温度(℃) | 20 | 40 | 60 | 20 | 50 | 60 | 20 | 40 | 70 |
溶液pH | 10.90 | 11.18 | 11.26 | 11.08 | 11.27 | 11.30 | 11.22 | 11.46 | 11.50 |
实验二:将10%的Na2CO3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溶液pH | 11.22 | 11.35 | 11.46 | 11.48 | 11.50 | 11.52 |
【解释与结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