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韶关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教学目标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阳光动力2号

    如图所示,是进行过环球飞行的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它的翼展达到了72 m,比一种大型波音飞机的翼展还要宽3.5 m;机长22.4 m,接近一个篮球场的长度。但由于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极轻的碳纤维材料制造,因此,它的质量只有2300 kg,与一辆中型轿车相差无几。 

“阳光动力2号”上面共贴敷了17248片太阳能电池。这些电池可以产生最大70kW的功率,这些电力输送给四台电动机带动螺旋桨给飞机提供动力。它的起飞速度为46km/h,最大速度约140 km/h。上面可携带高清照相机,对地面情况进行拍摄。

(1)、以飞机为参照物,飞机里的蓄电池是(填”运动”或”静止”)的。
(2)、这种“极轻的碳纤维材料”中”极轻”的物理含义是
(3)、在狭小的机舱内,两名瑞士飞行员将轮流驾驶,每次连续飞行5个昼夜,速度按80 km/h计算,每次连续飞行的距离是km。
(4)、高清照相机的镜头是(填“凸”或”凹”)透镜,成、缩小的 像。
(5)、为降低飞行时的能量消耗,该机选用新型轻质材料,取面积为1m2 , 厚度为1mm的新型材料,测得其质量为250g,则该材料的密度为 .
举一反三

 某中学决定利用校内两座楼之间的一块空地新建一个篮球场,如图所示。设计场地时,为了防止球员冲出端线因收不住脚而撞到墙上,必须在球场端线到房子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怎样确定这段距离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

首先,他们请教了体育老师,了解到,人在跑步时,从接收停止信号到停稳所通过的距离叫停稳距离S,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从接收停止跑步信号到大脑指挥躯体制动要经过一段时间称为反应时间,通过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第二,制动后还会向前冲一段距离才能停稳,这段距离叫做缓冲距离.接着,他们设计了探究方案,并以同班同学为研究对象,测出各同学的:跑步速度v、反应时间t和缓冲距离S′。最后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研究对象的跑步速度、反应时间和缓冲距离各不相同.问:
(1)停稳距离S与跑步速度v、反应时间t、缓冲距离S′的关系式是:S={#blank#}1{#/blank#} .
(2)研究小组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球场端线到房子之间的距离应以运动员从脚踩端线接收停止信号开始到停稳所通过的距离来确定.为了计算这段安全距离,研究小组应在收集到的各项目的众多数据中,筛选出其中{#blank#}2{#/blank#} 的速度、{#blank#}3{#/blank#} 的反应时间和{#blank#}4{#/blank#} 的缓冲距离,这样计算才能确保安全。
(3)假设,从球场端线到楼之间的实际距离比研究小组所计算出的安全距离短些,容易产生安全问题.为保证这个场地的使用安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blank#}5{#/blank#}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题图甲所示,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凸透镜A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题图乙所示;接着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题图丙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blank#}1{#/blank#}上;

(2)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blank#}2{#/blank#}cm,凸透镜A的焦距{#blank#}3{#/blank#}(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B的焦距;

(3)在题图甲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blank#}4{#/blank#}(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blank#}5{#/blank#}(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题图丙所示的成像规律与生活中的{#blank#}6{#/blank#}(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规律相同;

(5)将题图甲中的蜡烛移到30cm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此时取下光屏,应从凸透镜的{#blank#}7{#/blank#}(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