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专题一 中国古代民主关系、对外关系与科技思想文化

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材料三:《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①②两处被隐去的信息。
(3)、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举一反三
印刷术的起源、变迁和发展。

材料一: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表明,最初的印刷形式——木板印刷在6﹣7世纪,隋末唐初已在中国出现,中国的历史就是用这种方式流传下来的。后来,印刷技术传到日本,圣德女皇下令出版《无垢经》,此为日本木板印刷的开始。

——摘编自韩琦、(意)米盖拉编《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史》

材料二:14世纪的欧洲,最著名的畅销书是薄伽丘的《十日谈》,全欧洲也不过两千本左右,过了一个世纪之后,因为有了机械印刷机,仅意大利一地的图书就超过750万本。作为历史上首次由大众出版业推动的思想运动,人文主义思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到前所未有的众多人群中去。“印刷术使文字深深地内化在人心里。”…权利、平等和自 由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有了印刷术,思想能以无比迅捷的速度传播开来。书籍的影响远比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更加深远和广阔。“从文艺复兴起,直到今天仍然盛行的,以书籍 印刷术为基础的文化,是我们所继承的一笔无法衡量的巨大财富。”

摘编自杜君立《文艺复兴与印刷术》

材料三: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印刷术——石印术在中国普及,以铅印、石印为代表的西式印刷技术代表的是更高效率的生产力和传播力量,中国几千年沿用的以一家一户之力就能够进行图文加工的雕版印刷技术一夜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生产车间。西式印刷技术不断被引进的同时,经受住了汉化的锤炼,与国内传统印刷技术结合后不断完 善,并取代雕版印刷技术成为技术的主流。

摘编自史路《晚清印刷技术的演变及原因探究》等

材料四: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随着以数字多媒体为表现形态的电子出版产业的发展,当前传统出版业正在经历着从纸质印刷向 电子印刷过渡的重大变革。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统计,2020年后,纸质印刷出版会在 平稳增长后,有所下滑,而电子出版会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

摘编自雨悦《传统出版业在新媒体时代转型青眯“新型人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