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六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二组第9课《和田的维吾尔人》人教新课标(6、7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城故事

    初到澳门___视觉一下子不太习惯___什么都那么小___除了大厦和高楼之外___街道___桥梁___广场___都仿佛是为了拍电影而搭的布景___

    当你站在十字路口准备过街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相当高大,因为在周围环境的参照下,你被放大了许多。毫不夸张地说,那十字路口就像公园的小径,路面清洁,路旁的花花草草都很精致。你站在那里一览无余,似乎一迈步就跨过去了。这时,有趣的是,一辆汽车从你面前拐个弯悠然驶过,它跑在那么狭窄的路上,竟比你显得更自在些。

这就是澳门,一个小巧而实用的城市。40多万澳门人,再加上接近这个数字的旅游者,每天都有约80万人在这个23.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信不信由你,澳门的街上并不拥挤。我走在街上,不只一次惊异地想到:人都到哪儿去了?

    下意识的,我抬头望望那些几十层的高楼,然后对自己说:“都在那里面做事呢。城市和乡村的根本差别就在于它的紧凑、高效。说它紧凑,意味着城市不允许人们像乡村那样漫山遍野地散步。高效则和经济活动有关,说的是澳门人都有事情做,就不会一股脑儿都跑到大街上去闲逛,把大街挤得熙熙攘攘。

    小而紧凑的澳门大大提升了人们对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的认同。住在还不算太大的杭州,家在城西的我,对城东一带已是极陌生了。城市的那一头发生着什么事情,似乎与我无关。澳门总共就是这么几条街道,这城里每天发生的变化你都历历在目:什么地方在造房子,哪条街上又开了一家餐馆,某某社团在举办什么活动……这些不都是应该算作城市人的生活内容吗?

    有一首歌里唱道:“小城故事多……”

    其实,并非小城市发生的故事真的比大城市的多,而是说生活的故事发生在小城市里,比在大城市里让我们有一种更多真实的亲临感,小城故事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1)、在短文第一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初到澳门视觉一下子不太习惯什么都那么小除了大厦和高楼之外街道桥梁广场都仿佛是为了拍电影而搭的布景

(2)、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的词语。

①你站在那里一览无余 , 似乎一迈步就跨过去了。

②这城里每天发生的变化你都历历在目

(3)、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这就是澳门,一个小巧而实用的城市。(澳门的小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城市和乡村的根本差别就在于它的紧凑、高效。(“紧凑”和“高效”在文中是指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写下来。)

③小而紧凑的澳门大大提升了人们对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的认同。(“认同”是什么意思?“对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的认同”是指什么?)

(4)、说说你对“小城故事多”的理解。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 ,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阅读理解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

     “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信守诺言

    我的父亲是普通的农家汉子,讲不出什么大道理。然而,他那些朴实的语言,教给我的为人与处事的道理,却让我终生难忘……

    小时候,家境拮据。那一年,我正读小学二年级,家离学校有四五里路。就在这年的冬季,下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雪,我的小手也冻裂了,望着其他同学戴着一双双漂亮的手套,我眼中充满了羡慕,也吵嚷着要父亲给我买一双。父亲掏遍了身上的口袋,却只掏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一枚五角的硬币。他对我说:“孩子,钱不够了,明天给你买,好吗?”不懂事的我却伤心地哭了起来。父亲紧紧地抱住我,说:“别哭,孩子!爸爸明天一定给你买……一定买……”父亲不断重复着那几句话,然而,我却不相信,不停地哭,直到晚上,我也没有理会父亲。

    第二天,父亲一大早就出门了,到天黑才回来。一进家门,他就马上递给我一双漂亮的手套。父亲回来后就病倒了,一连几天也没能起床。此时我才知道,父亲是冒着大雪下到冰冷的河里摸鱼,然后拿到集市上卖了,才给我买回了手套。望着病在床上的父亲,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父亲用手摸着我的头,安慰说:“孩子,人活在世上,要记住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然后尽力去做好,这样,别人才会相信你……”

    父亲的这些话一直激励着我的成长,使我信守自己的每个诺言,踏踏实实走出人生的每一步。

课外阅读。

北京时间不到点

    ①寒假的一天,我带儿子到一家快餐店吃汉堡。我们刚坐定,从门外急冲冲进来一对穿着朴素,农民打扮的父子,两人跑得气喘嘘嘘,一下子坐在椅子上。

    ②农民父亲急急地掏钱,对服务生说:“要两个汉堡。”女服务生笑着说:“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这位父亲有点犹豫,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决地指着墙上的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10块钱的。”服务生微笑着说:“对不起先生,10元钱只能给您一个超级鸡腿堡。”乡下父亲愣了,说:“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服务生微笑着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10点之前和晚上8点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服务。您看,现在已经10点过3分了。”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③10岁左右的儿子很丧气地垂下了头。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勇,要不,咱明天再来?”男孩说:“明天还要看我妈去哩!”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他转身试探地问:“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服务生微笑着拒绝了。父亲失望地转向儿子:“勇,要不晚上过了8点咱再来?”勇惊讶地说:“爸,十几里地,天黑走呀?”乡下父亲说:“你不用来,我来!”勇说:“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考‘双百’分。”说着又低下了头。

    ④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10:05。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我朝吧台喊道:“服务生,你们的表快了整整5分钟!”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对,对!快了5分钟!”还有人迅速地调整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看,现在刚10点!”

    ⑤吧台里的服务生全愣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一个服务生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一边看,一边说:“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到——点!”接着,我听到,整个吧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北京时间——不到点……”

    ⑥这位农民父亲从服务生手里接过香喷喷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阅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完成练习。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喵,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

    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檐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偶尔有虫子撞到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

    “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没有,没有!”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老屋想,这倒很有意思。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有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 , 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