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这是指(    )

A、结束了封建帝制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

——邹容《革命军》

材料二: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材料三: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李友唐《〈清帝退位诏书〉和〈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

载《北京档案》,2011年第10期

材料四:“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五:辛亥革命以民国取代帝国,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如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

——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说“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的讲话激动人心,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古老的中华民族必将走向复兴。

探究主题一——【辉煌的时期】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

   ——黄仁宇

(1)请用史实说明唐朝的“灿烂光辉”并谈谈你的感受。

探究主题二——【碰撞的世纪】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套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枷锁,像是一块大石投入了晚清社会这潭积水,使之“激荡”起来。中国人民在炮声中逐渐觉醒,开始了早期“探索”。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时间

重大事件

口号/纲领

19世纪50年代-60年代

太平天国运动

《资政新篇》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19世纪末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

▲ 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完善表格“▲”内容,并指出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

探究主题三——【勃兴的年代】

材料三   依照学术界的通行理解,五四运动有广、狭之分。狭义的五四运动指 1919年因山东问题而引发的爱国热潮;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指1919年前后长达十余年的新文化运动,其内涵与外延都相当广泛,前后期的变化也明显。正如孙中山所言:“其将来收益伟大且久远”。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上前后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说明你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收效伟大且久远”的理解。

探究主题四——【走向复兴的时代】

材料四

1982年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的命题。

2020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27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187倍。

——据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整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例具体史实,并简述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