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试卷(A卷)

阅读

你赢她输

    阿凡提专门和巴依作对,名传四海。

    一天,巴依和老婆下棋,把阿凡提叫到跟前:“阿凡提,人们都说你聪明,你能猜出这盘棋我的输赢吗?猜对了,我赏你一个金元宝,猜错了,你欠我一个。”“好吧。”阿凡提当即铺开纸,一边写,一边念着:“你赢她输。”

    巴依听了,就接二连三地把车、马、炮往老婆“嘴”里送。不一会儿,老将就走了绝路。

    巴依对阿凡提说:“怎么样?把元宝拿出来吧。”阿凡提说:“不,老爷。我猜对啦。”他摊开纸,念道:“你赢她 输 这一盘不正是你输了吗?所以你得赏我一个元宝。”

    巴依不服气,要赌第二盘,可阿凡提还是那四个字。这一回,巴依可认真啦,他的老婆也心领神会,兵败如山倒,一会儿工夫,就举手投降了。

    巴依对阿凡提说:“怎么样,这会儿该把元宝还我了吧?”“不,老爷,我又猜对了。”阿凡提说,“我写的是:你赢 她 输 这一盘正好是你赢了,所以你还得再赏我一个元宝呢!”

    这时,巴依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他又气又恨,急中生智对阿凡提说:“那好吧,咱们再来赌最后一盘,这一盘谁要是输了,就拿出五个元宝来。”

    阿凡提把那张纸朝桌子上一扬,说:“好吧,我还是这四个字,你们先下,我还要干活去。”

    阿凡提前脚刚走,巴依后脚就跟了出来,说:“阿凡提,我和我老婆这盘下了和棋。这回,你猜错了吧?”

    不料,阿凡提搔了搔头皮,诙谐地说:“哎呀,怎么下和棋了呢?这回我写的是:你赢 她输 看来我既没猜对,也没猜错,咱们也算下和棋吧。”

    巴依听了,气得胡子直翘,但是又没有办法。原来,阿凡提写字时并没有点标点。聪明的阿凡提利用朗读时的不同语气表示出不同的意思,把巴依斗败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心领神会:   

急中生智:

(2)、巴依一共和阿凡提赌了几盘?结果怎样?

(3)、请你根据上下文内容,想想阿凡提怎样读“你赢她输”这四字?根据阿凡提的语气给文中红色部分加标点。

(4)、读了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阿凡提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提示:仔细阅读短文,从阿凡提的语言中体会。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我第一次到海边

    神秘莫测的大海,有着多么诱人的魅力啊!要是能到海边去饱览一下那壮丽的景色,真是一件幸运的事。不久前,我的愿望实现了。

    暑假,妈妈带着我到连云港的姨妈家去。第二天,我便跟着妈妈向海边走去。来到海边,只见海水满盈盈的,在朝阳映照下,泛起一片金光。几只海鸥飞来飞去,偶尔欢叫几声,给微波荡漾的海面增添了生趣。啊,大海真是一幅新奇的画呀!

    “孩子,你看那是什么?”我顺着妈妈指的方向望去,一条青黑色的带子在海面上时隐时现。我一面喊着:“海带,海带!”一面向那里跑去。

    妈妈找来一根铁丝,瞄准目标,使劲一钩,一条海带便乖乖地被钩上来了。

    这时,我迫不及待地捧起海带,翻来覆去仔细看个够,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放进尼龙袋里。

    “你喜欢吃螃蟹吗?”妈妈神秘地问我。

    我疑惑不解地点点头。

    妈妈拉我跑到一块礁石旁,蹲下身子,取出铁丝折弯,慢慢地伸进一个洞里。我这才注意到礁石上有许多这样的洞,有的洞里还冒着白泡呢。

    妈妈往洞里捅了捅,不大一会儿,一对大钳从洞里伸出来,前后挥舞着,好像在向谁示威。妈妈用铁丝碰了碰大钳,大钳立刻缩了进去。过了一会儿,大钳又伸出来了,紧紧地钳住了逗引它的铁丝。妈妈猛地一提,一只肥大的螃蟹被钩了出来。

    这么大的螃蟹,够我美餐一顿的了。

    啊,大海,你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珍贵的废书

    在我家的书架上有两本小学课本,是我上高中时妈妈为我买的。//

    妈妈是个一字不识的家庭妇女。______在家乡有种风俗,一个女人在去世时,口里必须含着银或金才能入土为安,______在贫困人家,攒钱置办一件小小的银饰便成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那一年,妈妈起早摸黑喂了两头猪,终于置了一对银手镯。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妈妈时常进城到学校给我送些吃的。她知道我复习忙,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有一天,妈妈去了不久却又回来,把我拉到僻静处:“孩子,我替你买了两本考大学的书。”“什么?”我心里咯噔一下。常听人说学校外面时常有人用假书、假资料来骗那些来自山区的一字不识的家长。

    妈妈指着书说:“人家说了,只要用这书,准考上大学。”

    我着急地问:“哪来的钱?”

    “镯子换的。”妈妈说。

    我抢过书,掀开封面,一阵巨大的绝望顿时袭上心头:两本小学课本竟然就骗走了妈妈的镯子!

    “孩子,行吧?”

    望着满怀期望的母亲,我强压下泪水:“行,妈,行的。”//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妈妈高兴极了,说是两只镯子花得值,她甚至想找卖给她书的人道谢!

    可是直到妈妈去世,我也没有告诉她真相,我永远都不会让她知道。

课外阅读

活在人类的心里(节选)

王鲁彦

    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觑(xī xū),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的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 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选自《秋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求教

    一次,孔子(前551—前479年)带着弟子子贡、子路等人去陈国。当时正值春日,桃红柳绿,师生几人一边赶路,一边观赏沿途风景。就在路过一片桑林的时候,他们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那里采桑叶。孔子诗兴大发,顺口吟了一句诗:“南枝窈窕北枝长”,话音未落,就听到那位采桑姑娘吟道:“夫子行陈必断粮。”孔子和弟子都感到莫名其妙。只见采桑姑娘微微一笑,又高声吟道:“九曲明珠穿不过,回来问我采桑娘。”孔子和弟子都觉得她聪明过人,但不知她吟的诗究竟是什么意思,子贡很想去问个明白,孔子急忙拦住了他,孔子及弟子急着赶路去陈国。

    孔子及弟子到了陈国受到冷遇,连饭都不给他们吃。他们又冷又饿,度过了难熬的一夜。第二天,他们上朝去拜见陈国国君。国君手里拿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孔子说:“听说你是很有学问的人,当然也很聪明,你能不能让丝线穿过这九曲明珠?”九曲明珠就是珠子中间的孔弯弯曲曲地拐了九道弯。孔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把丝线穿过去。

    正在着急之时,孔子忽然想起采桑娘的诗,明白了采桑姑娘三句诗的意思。他叫来了子贡,吩咐子贡赶快去向那位蚕桑姑娘求教。子贡心急如火,忙沿着原路往回走,不久,便找到了那片桑林。可是采桑姑娘却不见了,他就在桑树林里来回找。突然他发现在两棵桑树中间堆着一堆土,在离这堆土不远的地方,又堆着三堆土,这四堆土,就像是一个谜。他脑子里一转,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桑是木,木旁堆土,莫不是姑娘姓杜?旁边又放了三堆土,这难道是三娘的意思?想到这里,他非常兴奋。

    正好有个老者背着一捆柴走过来,子贡上前施礼问道:“请问,前面的村子里可有个叫杜三娘的姑娘?”老者答道:“过了桥再往南就是杜家庄,一问便知。”子贡顺着老者指的方向找到了那位采桑姑娘,把孔子和弟子到陈国的遭遇一一告诉了采桑娘,请求她告诉穿珠的办法。杜三娘笑着说:“这并不难,你先把丝线抹上点油脂,然后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慢慢爬进珠孔。如蚂蚁不肯爬,就用烟熏它,这样蚂蚁就带着丝线穿过珠孔,当它从珠孔爬出来时,丝线不就出来了吗?”子贡听了此话很高兴,向杜三娘道谢后,急速赶路。他很快回到了陈国,把这一切告诉了孔子。孔子按照杜三娘教的办法,很顺利地把丝线穿过了九曲明珠,终于解决了陈国国君设置的难题。

    孔子的学生回来就把这一切告诉了孔子,然后孔子就按着姑娘的办法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事后,孔子对学生们说:“学问是没有顶点,学习也没有止境,永远不能停止。自满只会使自己陷于停步不前的境地。”

课外阅读。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

    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